2009年9月9日星期三

对国家投入2.1亿建设CALIS三期项目的质疑(zt)

[教育视点]

对国家投入2.1亿建设CALIS三期项目的质疑(转发)

字号:|
头像-海外过来人

海外过来人[发纸条]

头衔:游客小浪 等级:星星星星 发帖总数:2

阅读:494回复:0

发表于 2009-08-19 13:25:11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图书馆馆长,听闻CALIS三期即将启动,
国家已决定再次投入2.1亿巨资,在CALIS二期项目已经完全失败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多 数馆长对此是敢怒不敢言。我作为一个公民、一位纳税人,认为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对 CALIS二期的评价问题
CALIS 二期花费国家7000万元,收效甚微,几乎无用。 以我们学校为例,没有人使用CALIS, 所有图书馆馆员都认为CALIS不过是一堆拼凑出来的垃圾, 每天使用量少的可怜,只是个摆设而已。据我所知,兄弟院校情况也类似。我参加的多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不少报告人都把CALIS作为负面的典型来举例。私下 里大家都认为CALIS二期是一个完全失败的项目。
CALIS的宗旨是“共建共享”,试问全国有哪一家图书馆通过CALIS二期实现了资源共建? 又有哪一家图书馆通过CLAIS二期实现了资源共享?不客气地说, CALIS二期在任何学校都没有发挥出重要作用,效果差到足以让人震惊的地步。这个情 况,随便找几个行业内的馆长、专家,问问便知。
7000万元除了让某些人自娱自乐外,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这样的项目能顺利验收,着实让人感到诧异。


二、 对CALIS三期目标的质疑
根据我现在听到的CALIS三期规划及目标来看,CALIS三期和二期相比,在思路、做法上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可以说三期提出的目标更加模糊不清,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荒唐的数据。
例 如,CALIS三期的目标是将使可检索的学位论文从40万篇增加到120万篇,期刊从2500万篇增加到7500万篇。会算乘法的人不难知道这些数字怎么 得来:因为国家投资增加到三倍,所以可检索的资源数量也乘以三。如果深入一想,会让人吓一跳:这是否意味着现在CALIS二期只能检索出三分之一的论文? 是否意味将来CALIS四期的时候,这些数量再能乘以国家投资的倍数?如果靠乘法都能骗取国家巨额投资,我们学了一辈子信息情报学中的收全率、收准率还有 什么意义?中间透露出多少无知与荒唐?
CALIS二期制定了许多标准,至今几乎无人使用。这次听说三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再花巨资制定近200个标准,不是自娱自乐又是什么?
如果说CALIS二期是由于没有经验,不得不交学费的话,三期在明知道二期已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国家还要投入三倍的巨资,顺着原来的思路继续走下去,我要请问相关部门:CALIS三期项目经过了哪些评估论证程序?国家投资的“科学决策机制”到底在哪里?

三、 对 CALIS管理中心的质疑
CALIS二期不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某些管理人员还把心思用在赚钱上。例如二期的一个所谓成果是“ccc数据库”,不但其内容差,还要对下面图书馆收费,美其名曰“可持续发展”,结果是即使在有行政命令的情况下,也没有几个图书馆购买。
CALIS相关人员组建义华数图公司,进行相关经营;杭州麦达公司在市场上公开代理CALIS的“产品”,从事商业经营行为。
某些负责人将CALIS项目变相包给自己组建的研发队进行牟利。
CALIS 本来是一个全国性项目,但所有经费仅被CALIS管理中心使用,全国各区域中心只有摇旗呐喊的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投入。二期项目时曾经说要向各区域中心 投资,最后却是把远远高于市场价格采购来的电子书下发各个区域中心,算作对各区域中心的投入,其背后交易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CALIS委托上海 某公司开发某软件项目,由于上海公司出现问题,上千万的项目费打了水漂,CALIS某领导人竟在公开会议上表示这些损失没有办法,属于交的学费。试想假如 CALIS某领导人自家的财产损失,他会不会如此平淡,而不去想办法追回损失呢?在座的300位馆长都表示痛心,我也是觉得实在不平!!!
还有全国图书馆界都流传着CALIS某些领导人在美国自驾车玩遍美,潇洒不已,我想知道这些经费是不是纳税人的钱? 更别提某些人私下分钱的事。
已经出现了如此多问题的情况下,国家还要委托这个队伍花三倍于CALIS二期的钱?真心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到下面走走、查查。
我会把此信发给教育部,发改委,纪检,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我讲的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是一个给全国上千位馆长随便打个电话就知道的事实。所以也不存在着举报的问题。但为了我自己的考虑,我反复思量,觉得还是不留姓名为好。忧虑无用,在当前中国也是正常的事情。对此我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http://bbs.service.sina.com.cn/thread-41-0/table-115900-4648.html

图书馆为何变成文化垃圾场(ZT)

图书馆为何变成文化垃圾场

默认分类 2009-09-05 10:25 阅读7602 评论45
字号:

本来,发展图书馆是于社会有益的好事。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多建一些,多购些 书,不光是出版业的福音,也是读者的福音,对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好处。前些年,中国好几百家县级图书馆没有经费买书,甚至几年不进一本书,引起不少有识之 士的忧虑。近些年,一些地方开始重视对图书馆的投入,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的图书馆提出了考核标准,像要求每个在校生有几平米宿舍一样,他们要求 每个学生平均有多少本藏书。大学扩招以来,有的学校招生人数几年内增长了一倍,有的增长了两倍,还有的地方大学招生人数已经达到前几年的四、五倍。行政部 门考评的时候,要求他们图书馆的藏书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四、五倍。图书馆馆长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在采购过程中,很快出了经济问题。大学图书馆负责人出 事的,不知有多少起了。当然,和某些公路局局长相比,这些出事的图书馆馆长,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一所大学,可以在一两年内盖出新的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场、图书馆,却不可能在一两年内成倍 地增加藏书。一口吃不成胖子。因为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不光要看数量,还要讲品种和质量。现在,虽然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将近二、三十万种,不客气地说,其中多 数品种大学师生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应当采购到大学图书馆里的。学校的图书馆,不应当成为文化垃圾场。

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应当以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图书为特色,不能不讲究学术性、知识性。而这方面 的图书和期刊,需要持续性的积累。那些有名的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持续积累起来的。况且,在当代中国,学术性的出版物往往发行量比较 小,许多书,印过一次,就不再版,出版社和书店也没有存货。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把多少年留下的空白补起来,非常困难。历史留下的空白,往往是多少经费也难 以弥补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某高校图书馆采购部工作。他是一位有心人,也很有学术眼光。他选择了几百位 国内知名人文学者,想为本图书馆把他们的著作收齐。为此,他花了多年的心血,打电话、发信、登门拜访,结果还是感到挂一漏万。如果没有这样真正爱书、懂书 的人主持采购,大学为发展图书馆拨出的经费,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甚至会打水漂。

有了经费,要想大量购书还不容易吗?不论是出版社,还是书店,书商,文化公司,压在库里卖不 出去的书都有的是。越是没有文化价值的书,往往折扣越高。现在一些不学无术的高官,也要附庸风雅,出版文集诗集,权力很容易对图书馆的采购者生效。权力孵 化的文化垃圾,也很容易挤进公立图书馆的空间。盖教学楼,盖成了豆腐渣工程,很容易被查出来。采购图书,如果包含一定比例的垃圾书,还真不容易查清。 过去,公共财政经费紧张,图书馆购书不得不慎重些。现在一些不懂教育规律的官员掌握着大学命运的生杀予夺之权,每年的评估成了大学校长头上的紧箍咒。为了 达标,只好对图书馆增拨经费,大量购书。在这种大跃进式的混乱局面中,出现权钱交易,就不足为怪了。而权钱交易的结果,必然使图书馆的藏书垃圾化。

中国传统中,私人藏书比较发达,近几百年来出现过很多有名的私人藏书楼。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 是西方的产物,进入中国后,也形成过一个好传统。但后来这个传统中断了。什么好传统呢?就是无论地方,还是高校,或者其他学术机构里,图书馆都是文化的象 征和标志。地方上能做图书馆馆长的,通常是名望最高的学者。大学也是如此,图书馆馆长要由名教授出任。公共图书馆进入中国后,已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分工 很细的学科。中西传统在这里还是找到了一个结合点,那就是让有学术名望的人担任馆长,保持它的高尚和尊严,并配备专业助手保持它的学科水准。然而,这个传 统已经消失了。图书馆长成了一个一般性的官位。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当年曾经有过的文化传统,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和传承文化的净土。


http://dingdong1951.blog.163.com/blog/static/122950647200985102552689/?163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