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一个图书馆职工的自白

文章提交者:我是爱国贼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re.asp?boardid=1&name=我是爱国贼&star=1&replyid=27471617&id=2271678&skin=0&page=1)

我是一个东北某中等城市的图书馆职工,我是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工龄已经14年了,做图书馆的部门主任8个年头了,历经3个图书馆馆长的领导了。
老实说,我当初报考图书馆学这个专业是没经过大脑考虑的。我从小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体弱多病,老爸老妈总希望我以后能找个比较轻松的职业,钱不钱的是小事。所以1990年高考的时候,我以全校第一名的身份考入本省的一所师范大学,志愿是图书馆学,同时我的分数也是这所东北小有名气的师范大学应届生中最高分数。那时候我已经知道我的分数已经到了北大的提档线。
我说以上这些,不是为了显摆自己,而是说说我的出身而已。
师范大学的四年,恍然而过,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我最后悔的是没有多读几本书,整天的醉生梦死,我们系是本校高分数份子的集中地,八成的学友本都可以考上京城大学或者是著名大学的,所以到了这所学校,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心态几乎占据了我们大学的所有时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糊里糊涂的混过了四年时光,毕业了。
毕业后,我回到了我家乡的城市----就是现在的城市。回到家乡的第二天开始,我几乎跑遍了这个城市的所有图书馆找工作,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最后,我选择了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市图书馆。我至今还记得,当我找工作找到这个图书馆馆长办公室的时候,我把我的毕业证递到了馆长的面前,这个馆长有了三秒钟的考虑,然后告诉我:你来吧,我给你去文化局办手续。后来我才知道,我是这个有60年历史的图书馆的唯一的专业毕业生,目前还保持着这个记录。保持这个记录是光荣也是耻辱的,光荣属于我,耻辱属于图书馆事业。本市300万人口,各类型图书馆40多所,每年本市图书馆学毕业生在5名以上,可14年时间里,只有我从事了图书馆行业。其他的都转行了或者读研究生后做教师,或者出国了。
我们这个图书馆藏书130万册,职工150人,在东北公共图书馆中算是中等偏上规模的。1994年10月毕业到这所图书馆报道上班的时候,馆长叫来了财务,告诉我先给你开一个月的工资--250元。我用这250元请老爸吃了一顿海鲜晚宴,给老妈买了件衣服,剩下的我自己买了条红梅香烟。这就是我工作后第一个月的消费。
领导先给我分配到图书馆最基层的部门——外借部工作。
那时候中国整个图书馆界还处于手工作业阶段,一个又高又长的大柜台,把读者和工作人员隔开,然后就有一些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的读者伸着脖子向我们询问有什么武侠小说或者是琼瑶的,或者有些许读者拿着从目录柜里查询到的咨询条递给我们面前,让我们去书库里找找有没有这本书。最初上班的几天,我发现很多同事拿着读者递过来的条子进入书库后旋即回来,然后告诉面前的读者说:没有这些书。我当初有些纳闷儿,给我条子的,我怎么总能找到呢?慢慢的那些读者就只找我找书了,我成了图书馆外借部最忙碌也是最红火的工作人员了。不久,一个50多岁的同事大哥关切的提醒我:老弟,别这么忙了,你就说这些书借出去了或者破损了。
我在外借部呆了一年半多时间,当我忙碌了半年之后,我才发现,那个50岁大叔是对的,如果再忙碌下去,我就是整个外借部同事的公敌了,我太显眼了,尤其我是一个新丁,这样是极不合适的。果然,在当年的年终优秀评比中,在内部职工的评选中我的得票是一票,据说这一票是那个50岁大叔给我的。
我到图书馆的第二年春天的一天,我们馆长的女儿结婚,在婚宴席上,馆长给我们这桌敬酒,轮到我这,馆长拍着我的肩膀红彤彤的脸庞悄声的对我说:是我调你来这里的,可是我没收过你任何好处,你这孩子是好孩子,可是太死板了。
我不是好孩子,是瓜脑子,那时候还不理解馆长说这话的意思,多年以后,这个馆长已经退休了,在一次同事的婚礼上,再一次看到了他,我出于对老领导的尊重,向他敬酒,他拒绝了,抛开了我,继续和其他人觥筹交错,我把手中酒杯的酒倒在了地上。

之后,我迎来了第二任图书馆的领导----原来的副馆长。
这个馆长年轻有魄力,好喝酒玩乐,只要把这个馆长维护好了,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那是我到这个图书馆第三年的事情了。
在图书馆,我身边也交下几个知心的同事,他或她都谆谆教导我:抛开你的学生脾气,你是专业毕业,前途光明,和领导搞好关系。
我终于想通了,开始主动接触这个新来的领导一把手,我最极限的表现是,在一个星期内请馆长喝了五次酒,酒钱不够了,我从我老爸的兜里争取来1000元。那个日子里,我是晚上陪着喝酒玩乐,第二天中午饿肚子。我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果,不久,我就离开了费力不讨好的外借部,调入了本馆的情报信息部,这个部门是单位最好的,闲暇时间充裕,而且可以陪着馆长四处到到县区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做个业务指导(其实就是吃喝了)。

加个插曲:在这期间,我结婚了。
在外借部的日子里虽然很沉闷,可是可以接触一些读者,这其中也有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我们馆旁边是个大酒店,一些年轻的女服务员不知道是因为需求知识呢还是平时感觉和我们一样枯燥,经常穿过隔壁来我们图书馆放松心情。记得有个女孩儿,当时18岁,每次都到我的窗口借书,刚开始她一言不发,把索书条从窗口下面的缝隙里递进来,然后用茫然而渴望的目光瞟着我,我每次都乖乖的跑着去找她的书,我最欣慰的是,我每次都能满足她索书的需求,因为她看的书都是最冷门儿的——一些日本或者法国的哲学和文学作品。
她来借书4、5次以后,我们之间终于可以说几句话了,但是交流仅仅限于问问她的工作单位,你多大了,你为何看这些书等等的屁话。终于在一个中午,她再来还书的时候,她已经转身离开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是不是我说的:中午我请你吃饭吧。我一辈子都记得她怎么说的:谢谢你,还是我请你吧。
我们找个小店,吃到末尾的时候,她突然说:“我要去北京了。”
这也许就是我的初恋,我在大学里暗恋过邻楼寝室的一个女生,每天在打饭的时刻都趴在三楼的窗口观摩她端着饭盒优雅的走过,可是四年也没说过一句话。
还是我亲姐姐关心我这个家里唯一的弟弟,不久之后拐弯抹角的给我介绍个对象,这就是我现在的老婆,认识不到半年,我们就结婚了。
我最傻的事儿就是结婚这事儿了,我只告诉了我们部门的同事,我们情报信息部包括我和主任只有五个人,结婚的前天,我告诉我的姐夫开车(他是司机)到指定地点把我的同事接过来,在结婚典礼上,我们部门主任代表我们馆长讲了话,可其实事实上,馆长并不知道我结婚。
——插曲完毕!

第二任领导上任后,对我还是很重视的,不止一次在酒后当着很多同事说:很聪明、很能干。
不久,赶上事业单位改革,中层干部竞选上岗,在全馆大会上讲演任职报告和竞选宣言。我递交了竞选申请,竞选前天,馆长找到了我,告诉我你大胆的说,领导班子(包括书记、副馆长、工会主席)的问题我替你解决。
我的竞选报告只有两分钟,不足300字,我记得报告的最后一句话是:“图书馆是你的,也是我的。”
四天以后,我被任命为本馆一个部门的主任,专门从事本地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工作,这是个专门为我的特点设立的部门,之前还没有这个部门,馆长对我也是充满了希望,我也是跃跃欲试,打算施展手脚了。

图书馆在国内很长时间都被认为是借借还还的部门了。我在外借部的时候,见过太多的读者了,借书看书的有两类,第一种是借书为了消磨时光,主要是些上下夜班的工人,在单位嫌报纸不够看的闲领阶层,或者是学生等。第二种是专业人员,比如查询历史、学术论文、专利、标准等。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以第一种类型为多。
我再说说,我们馆现在每年的购书经费不足50万,对于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书价飙升的时代,这点经费能起什么作用呢?
本馆
报纸:200多份(基本是党报)
期刊:400多种(还要娱乐和科技期刊并重)
普通图书:你就想想吧,能买多少种多少册。
电子数字资料:这是必须配备的,现在国家都倡导电子式的图书馆,现在是本馆最大的开销和重点了,可是真买不起。
(注:接下来部分字句被管理员所屏蔽)

我的第二任馆长意气风发,可同时也是小动作不断,具体的事情我也不大清楚或者这里不方便公开。但是对我还是不错的,我逢年过节的都送一些礼物或者家乡特产(我老家是乡下的)。如果他不是我领导,我也可能会这么做的。在我这期间,我重新激起了我学生时代的意气和态度,想真的为本地的图书馆事业做点工作,成立了某个民间学术团体(专门是为了利用本市民间力量开发和研究本市地方文献的民间协会),为了这个团体的成立,我和我的馆长也算是费劲心机(因为成立一个民间学术团体需要报批的手续太繁杂了,简直不可想象),在最终个团体被批准成立的时候,我病倒了,我去过我们的省城大医院,被初步诊断为抑郁症。
当初我没有意识到,总感觉自己心悸早搏的厉害,整晚的睡不着,有时候会和老婆说话的时候哭泣。我决定休假一段时间,馆长爽快的在病假条上签字了。我这一休就是半年,这半年的时光的大多数我都是对着窗外对着电脑度过的,在这半年时光里,我重新操起了自己之前的业余爱好——听评书。
评书是在东北扎根的民间艺术,我所从事的地方文献业务也和评书相关,不是说大话,我目前收集全了几位东北评书大家所有的评书音频作品,包括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孙一等人的作品。
休假半年的时光里,除了听书,还联合几个书友办过几个评书论坛,当然了,最后生存下来的寥寥无几了。
我们家楼下原来是一个小学,有个比较宽大的操场,每天天不亮的时候,我就悄悄的披衣起床,去楼下小学的操场锻炼。沿着操场跑步劈腿,和几个老大爷老大娘一样。现在这个小学已经不存在了,取代的是本市一个区的区政府大楼,工程耗时两年,楼高八层,底下停车场。建不建这个大楼我没意见,我也不可能表达意见,问题是这个大楼建起来之后,我和很多大爷大奶们都失去了锻炼的空间,因为大楼后面安装了电子大门,闲人免进。我们都是闲人,所以固然没机会进去了,我只能趴着窗口看着大楼院里的豪华车辆和绿树成荫了。
半年之后,我慢慢自我感觉好起来了。于是重新上班了。

半年的变化,改变了自己,更改变了图书馆。发生的细节我不便透露了。总之,我上班后不久,现任馆长被调走了。至于他为何别调走,我也不是十分清楚,总之复杂的很,有个人的,有环境的。
因此,换来了我的第三任领导,据说还是我原来大学的老学长。
这个领导我是以前认识和接触过的,曾经在本馆挂职行政副馆长的,虽然是短短的时光。但印象深刻。
可以说,这位新上任的馆长和前任馆长在思想和工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新馆长对前任馆长的很多工作方式极度的反感,也对前任馆长提拔的中层主任有抵触情绪,这至少是刚开始就有的。由于我和前任馆长的关系比较近一些,所以在新馆长上任的时候,对我就本能的反感。这是我心知肚明的,我也是战战兢兢的过日子,极力的表现自己,以挽回在他心中的形象。
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从未主动、有意识的参与过前任馆长的什么行动,我只不过想更好的在图书馆活下去,我只是个小老百姓,我不关心,我也没资历关心其中的事情,我的一切都是从本能出发,不想通过坏谁而自己得利。
这位第三任馆长上任的当初,在每次全馆大会和中层干部会上,都时不时的点名我,对我的工作提出批评。
我当时发现我真的成熟很多了,对于这些批评,我都劝告自己接受,从未顶撞或者当面反驳,因为我也意思到,当初我的工作的确有很多失误和不当,一个新领导来了,当然有新的工作方式方法,我要学会适应才好。
凭良心说,这个馆长是三任馆长中职业操守最好的。
他来这里也是下派的,是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想转变图书馆以前萎靡不振状态的,而且,这个馆长为人很刚直。我私下里和亲戚朋友们说,要是干部都这样,那么什么事业就都有希望了。
问题是,这位新馆长上任之后,清洗了大部分上任馆长留下的中层干部,这个猛药太猛了,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和猜疑。
新馆长自然对我这个“余孽”也是心有顾虑,但是之所以没果断的把我拿下或者调走,一方面是考虑我是专业毕业,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心存希望吧。
新馆长上任的不久正值春节期间,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记得是正月初九,开中层干部会开了一天,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五点,当然中间有休息时间。这是我所经历的最难熬的一次会议,恐慌、反感、反思、不解等等都有了,每个中层都要对自己之前的工作做出总结和反省,说出不足和教训。那一天的思绪后来都不忍回顾。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后来我也想了,如果开会都这么难受,那么中国的会议会不会因此而减少了呢?有些人把开会当成享受了?
新馆长上任不到半年,图书馆迎来了第二次中层干部竞聘,我当然参与了,我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用我就拉倒,用我就好好干。第三天,中层干部竞聘结果张榜公布了,我在中聘中层干部中的总体得分是倒数第一(群众分数占三分之一,领导班子的评价占三分之二)。三个月后的一次单位聚会,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喝多了,在和我碰杯的时候告诉我:那次我被聘上部门主任是领导班子经过激烈讨论后勉强通过的,我在可上可下之间,所以在榜上是倒数第一。
新馆长工作雷厉风行,改革和调整了中层队伍后,也对普通职工的岗位和人员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告诫那些长期休假病假事假不上班的人员按期到馆报道,否则按照有关规定处罚。本馆编制接近150人,但正常坚持上班的不足100人,很多人拿着图书馆的工资却不上班,这些人有的有背景,有的是真有病,有的是精神病惹不起。我现在还知道本馆以前一个职工随着老公出国定居了,可还在本馆开着工资呢。
这样的整顿当然惹起很多人的不满,一时间图书馆风云再起,议论纷纷的,背后搞串联的,还有上告文化局、宣传部的。我是一向反对联名上告或者背后向上级打小报告的,很大一部分人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原来的非法利益在新政下受到了伤害而恼羞成怒。
邪不压正,这样的闹剧很快就平息下来了,图书馆朝着正规方向一天天的发展,作为一个本馆职工我非常欣慰,真的,比我涨一级工资还高兴。
过了几年心情舒畅的日子,我也在工作上非常努力,领导对我也越来越欣赏起来。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彻底改变了我对人生和工作的态度。
为了要求进步,也为了今后更好的前途,我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这之前我是本馆所有中层干部中唯一的党外人士,本打算一生坚持这个荣誉,可我和你们大家一样也有头脑膨胀的时候,那次就是。和我一起要求入党的还有两个人,都比我年纪小,没我资历深。半年后,组织开会讨论我们三个入党问题的时候,我却是唯一的落选者。我从未经历如此出人意料的事,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安抚自己,也没人给我解释原因,只是通知我继续努力。
过了一段时间,和一个要好的、在本馆消息特灵通的同事一起喝酒,酒醉之后,他向我交代了我为何没通过的原因:你是专业本科毕业、部门主任,如果你再入党了,就属你最红了,你最有前途了,未来馆长就是你的了。什么好事儿都能让你摊上么?别人还怎么活?
这就是理由和原因,我必须服了某些人的逻辑和思维了,我的幸福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某些人看来:如果有比你惨的,那么你就算幸福了,如果有比你好的,那么我就惨了。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老家在农村,世代为农,当年我考上大学的时候,老妈和我姐高兴的痛哭了一场,老爸特意去爷爷的坟墓前烧纸祷告。
这个事件让我明白:我永远也不会在图书馆出人头地的,我太嫩,太纯洁,总之我太不是东西了。我在这里看不到前景,找不到方向。
为了不伤害某些人,我暗暗发誓,我再也不入党了,这样我在这里还能活的平安一些。
当时我还是年轻,受了这个刺激后,我的工作态度开始转变了,不再投入和专注了,工作午休的时候经常和几个同事酒友喝酒糊侃。有几次喝多了,倒在单位的厕所里不能自理。为此馆长专门找我谈话,告诉我你再在工作期间喝酒就停我职。被警告后,收敛了一段时间,后又发作。那时候,馆长的工作职责里增加了一项,下午抓喝酒的。我的几个同事酒友也受了牵连,领导巡视全馆发现一个我的酒友不见了,马上寻找另外几个人(这些酒友都在领导那里挂了号,就这几个人经常和我喝酒),如果都不见了。那么第二天早上的例行项目就出现了:把我们几个召集到馆长办公室,问我们昨天中午喝了多少。

插播几个有关图书馆的花絮:
一、来图书馆借书或者看书的读者有这么几类:
1、真正的无产者,下岗人员居多。
这些人可以在早上八点开馆后坐到阅览室里中午不用吃饭,一直坐到闭馆,把阅览室里的报纸和期刊从头翻到尾。看到这些人,我真的感到,我不是最惨的。
2、退休老人
有时候,可以看到整个阅览室里清一色的白头发。
3、精神障碍者。
我没有丝毫的不敬,图书馆里的精神病患者数量应该仅次于精神病院。我在外借部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待一位这样的读者:胡子拉碴,带着厚厚的眼镜,专门借西方哲学的书籍,比如尼采的作品是这位读者的最爱。有一次,我问他,您是研究哲学的么?他撇了我一眼:你懂什么?我看这些书就是为了拯救你们灵魂的。
还有一次,那时候图书馆已经全开架借阅了,临闭馆的时候,我去书库里关窗户,我在书库的角落里竟然发现了一摊水,旁边是一坨大便。
这样的人很多,每天都会遇到,领导为此还特别强调过,对于这类人,一定要态度和蔼,如果不幸被打了不要还手,马上和保卫科联系解决。
4、真正的文献需求者。
这样的人大概占总读者的十分之一,这是最值得我们工作人员尽职服务的读者。他们会边翻阅边记录,会拿着资料去复印,有的人还带着相机对着文献拍照,临走的时候,会对工作人员说声谢谢,辛苦了。
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构成。
1、老一代工作者。
现在很少了,几乎每几个月都会送走一位退休者,这些老一代,我们这些后来者都称呼为老师。图书馆历程的见证者,职业操守是我的楷模,在这里给你们送去祝福。
2、中生代。
比我年长的,先于我入馆的。这些人的成分复杂。很多人都是文化系统中的人,比如歌舞团、话剧团等里失去青春和前途的演员;以老换少的图书馆子弟,这些人很多是放下锤子、瓦刀即在图书馆上岗的。
3、新生代。
比我晚几年入馆的。图书馆虽然待遇低下,但也不失为一个休闲保靠的事业单位,风险较小。尤其是现在大学生们普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这里是个很好的避风港。这些人基本都有学历,有大专的,有职业学校的,有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等等。这些人的普遍经历都很不凡,大多有些背景,至少是文化局、宣传部的某些领导推荐来的,我在想,我现在毕业,拿着毕业证书找馆长推荐工作,一定会被拒,从这方面说,我当初一个愣头青能进来也算是幸运的,我的经历不可能被复制了。
三、关于图书馆的藏书等。
一年50多万的购书经费,能购多少呢?现在国家强调数字化图书馆,经费的一半用于电子图书的购入。给纸质图书的经费相当有限了。我们馆130万左右的图书有四分之三是超过10年以上年限的资料了。社科类图书的倒也好办,时限淘汰率不高。可是科技类的呢?期刊呢?报纸呢?
对于报纸类的,基本是各省的省报和中央的各类机关报,这是不能不订的,不订是不会允许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读者有几个能读这些报纸呢?剩下的就根据读者需求千方百计的挑一些热门的报纸选订。每年都要召开几次读者建议会议,征求读者的需求。每次会议都让读者们的抱怨声所淹没。其实,不怪读者,他们是纳税人,有权利抱怨。可是有多少读者能理解一个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呢?这些声音应该在每次的两会期间提出来,可是又有多少委员和代表关心读者的声音和图书馆的声音呢?我懂事以来,观看了很多次两会,我记忆中没有一个我们的代表提出过。
关于我的感情生活和家庭。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她的工资收入一直是我的几倍,她嫁给了我——一个收入和能力都很窝囊的老公,十多年了,她一直没有怨言。我要谢谢她,这么容忍我。在我得抑郁症的时光里,是她握着我的手安慰我每晚睡去,忍受我无缘无故的发火和挑剔、刁难。我不知道怎么回报她,希望并一定和她一起终老。
孩子在上小学,她是我的精神寄托。我老爸老妈更是喜欢她,甚于我。
我最高兴的事情是每次回乡下的老家看望父母,回去之前,我都会和老婆一起去早市、超市采买一堆物品:老爸喜欢吃海鲜、猪蹄;老妈喜欢穿新衣服(呵呵,我老妈年轻时候是个村里的大美人儿,听我老爸说的)。到了老家家门口的时候,我都会提示老婆和孩子,蹑手蹑脚点,搞了突袭,天降般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我老妈通常会发出惊叫,瞄我几眼,然后拥抱她的孙女,老爸坐在炕头傻傻冲着我们笑。

——回到图书馆吧。
最近的前几年,在单位里,我和我的同事感觉到我的工作和处事观念变得很极端了。我当时认为,我既然没有仕途前景,那么我就在图书馆里实现我的专业梦想——一切为读者。
这话说出来,大家会觉得好笑:首先是环境允许不,然后你有能力不。可是,我竟然沿着这个乌托邦梦想实践开始了。
(我只能早上或者下午发帖。晚上老婆用电脑玩游戏,我抢不过她。说说图书馆一切为读者吧。)
我们馆以前有个阅览室叫:常委学习室。
很宽大的房间,铺着地毯(当时我馆唯一的一块地毯),配置着冷暖空调,当时的领导交代过空调的使用方法:只有领导来这里学习的时候,才可以打空调。里面的图书资料是全馆最新最好的。阅览室门外的读者阅读须知上有这么一条:本阅览室只对处级以上干部开放,请您出示相关证明。
幸好,这个阅览室存活的时间不长,第一是因为一个月两个月也接待不了一个领导,看来领导们都很忙,没时间到这里学习;第二是因为有些太过分了,普通读者反映强烈,不得不取消。
时代在前进,图书馆的运行方式也逐步开放多了。
这两年本馆逐步向所有读者开放了藏书库,读者办理一个书证后,可以畅行无阻的在各个书库出入,有些尘封多少年的图书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了。有些惋惜的是,这个时刻来的有些晚了点,有些书已经过了利用时限,比如八十年代入藏的一些科技类书,完全可以当垃圾处理了。我们之前的图书馆就是一方面缺钱一方面又在浪费,令人心痛。

再说说图书馆学这个专业。
据说我国在20年代左右就有了图书馆学专业学校,校址在武汉,就是目前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雏形。而后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图书馆学专业。目前培养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摇篮主要是这两个高校,最有权威,最有资格。
后来,一些地方性大学也跟风办起了这个专业,也不管具备条件与否,师资力量如何。本市的一所市属师范学院前年也开办了这个专业,曾邀请我去那里做教师,我拒绝了,我不能误人子弟,我没有勇气面对这些被骗来的学生在课堂上目光。
我毕业的这所学校是1985年开设这个专业的,当时隶属历史系图书馆学专业,都可笑到这种地步了,竟然认为历史学和图书馆学是隶属关系,可想而知教学质量了。
这个系每年只招生30名学生,这说明当时的校长的良心还没坏到底,还知道骗人要适可而止。但是校长的良心没维持几年,我毕业的头一年,这个专业开始大幅扩招,据说目前规模一个年级有150人开外了,还专门开了一班自费生,学校昧良心发了横财。
我还算是有良心的,我尽力了,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都去接站,然后苦口婆心的告诉他们:你们上贼船了,叫他们的亲戚朋友学友们别再报考这个专业了,尤其是别报这个学校的图书馆学专业了。
我读这个专业的时候,这个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有10个教师,包括一个导员,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资料室主任,一个大妈级书记。上课教师中,有三个是本校图书馆馆员调过来了,相当于我现在的水平,真正算是专业教师的,其实就两个,一位是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硕士生,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硕士生。
毕业两年以后,我听我的学友说:那个武大硕士生因不堪忍受每日在课堂上向学生选读教科书,出国留学去了澳洲;那个北大的爷们儿倒是还在,不过目前的主攻目标是炒股票了,并和他老婆玩起了倒卖体育器材的生意。
图书馆学专业到底有没有必要开设?
我毕业到这个图书馆外借部的时候,部门主任为了让我熟悉图书馆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特意让那个50多岁大叔做我的指导老师,这位大叔介绍了五分钟后,凑近我耳边悄声的说:没啥难的,10岁小孩儿都能做。当时是手工作业阶段,全国的图书馆界都比较封闭,但是我想图书馆里有些工作的确是10岁的乖小孩子也能完成的。时间过去14.5年了,状况改变了很多,但是我现在认为,纯图书馆的大多数业务,18岁的高中生培训一个月也会完成的很好。
中国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好高骛远,注重虚无的所谓理论研究而轻实践。据我所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专业图书馆学学术期刊,每年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是美国5倍以上。这么多理论也没耽误中国图书馆事业落后美国5倍以上,而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这些理论论文都是什么垃圾东西呢?发表论文的作者是为了晋级职称而在期刊上相互抄袭胡说八道。或者是一些专业教授级人士闲得屁股发疼,制造文字垃圾。
开设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绝不能滥开。
一、我们东北,据我不完全了解,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在10所以上,每年的毕业生数以千计,加上外省的专业毕业生,数量庞大得很。这些毕业生能最终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的不足十分之一。第一是因为现在的图书馆编制人满为患,老的不走,新的就进不来;第二是很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当初觉得受骗了,该行了。前几天我得到了我的同学录,30名毕业同学,目前在图书馆工作的只有8个人,包括我。
二、其实图书馆并不需要图书馆学专业人士。
数字化图书馆是国家倡导的,也是发展趋势。在图书馆工作中能用到专业图书馆学知识的地方越来越少。真正实践中能用到的专业知识可以用一到两个月培训就可以解决,那些狗屁理论在图书馆中基本用不到,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关于图书馆理论还是让那些所谓有闲教授去玩吧,不然他们会失业饿肚子的,就如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不计其数的红楼研究神经者。

插播几个我的工作花絮:
1、一次工作期间的中午,几个酒友趁着馆长不在家而酒兴大发,一起出去痛饮了一番,回到单位,我趴在办公桌上醒酒,突然手机响了,电话是中午喝酒的一个同事酒友打来的,电话中,听他含糊不清的叫嚷着:快来救我,快来。我以为出什么大事儿或者又有酒局了呢,我忙不迭的问他在哪儿呢。他说:我在三楼厕所里呢,快来。
我慌慌张张地跑到三楼厕所里,只见这个酒友在厕所里趴在窗台上下身光着屁股,裤子堆积在脚下。我问他到底怎么了?他气若游丝的说:快,帮我穿上裤子,我找不到裤腰带了。
2、图书馆的读者中各种病人很多,我接触过很多,几乎我每天都要应付几个病人读者,我最怕的脾气暴躁而记性不好的脑血栓读者。一次一个六十多岁读者要把图书带出馆复印(本馆不提供复印服务)。按照规定让这个老者押上身份证和100元钱,他带着书出馆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吧,这个读者回来了,我把书收回来,还了他的身份证和100元钱,他就离馆走了。
第二天早上,馆长打电话让我去馆长办公室。到了馆长室,我看到昨天那个读者在座,我还挺纳闷儿,莫非我得罪这个读者了?来向馆长告状?
我一进馆长室,那个读者像屁股挨了一刀似的从沙发上蹦起来,狰狞的面孔向我吼叫:你为什么不还我的身份证和100元钱?我当时就傻眼了,我觉得我遇到了讹人的二赖子了,我冷静一下,仔细的向他回忆昨天复印资料的经过。这老头根本就不容我解释和说明,操起手中的拐棍就要打我,幸亏馆长在身边,及时的保护了我。后来经过馆长的安抚,总算这家伙安静了许多,嘴里滔滔不觉的说着他的理由,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钱夹冲着馆长说:我的身份证和钱平时都放在钱包里,如果他还了我,这里怎么没有呢?话音未落,只见钱包一松,一个片子从中掉落出来,馆长捡起来一看,正是这个读者的身份证。
那个读者一看,顿时脸红了,我从未见过一个60多岁老头如此脸红过,这应该是无耻的脸红吧。找到了身份证,这个老头安静了少许,然后又蹦起来说:他还了我身份证,但是钱没给我。我和馆长都无语了……身份证都还了,难道当时没还钱么?傻子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我和馆长真的无法说服他了。
后来我知道了两件事:那个老头是脑血栓患者,第二,我和馆长一人出50元了事。
从此我在图书馆里唯一有犯罪前科的人了:贪污了一位读者的100元钱。
3、那还是我在外借部的时候,那是一个中年男人下不下雨都带着雨伞的读者。他是图书馆的常客,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的同事瞧瞧的提醒我:他脑子不清,离他远点。
这个读者专门借阅有关研究面相术或者周易的书籍,我觉得挺好奇的,对同事的劝告没太介意。这个读者来的久了,我们相互熟悉起来,搭讪过几句,这读者就热情的给我相面,我这人有时候也挺迷信的。每次他来第一件事儿就是给我相面,说的好的,我心里也喜滋滋的。当然也有时候说的比较骇人,有一次他早早的来,看到我就一句惊呼,告诉我印堂发黑等等,三天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吓的我腿肚子转筋,忙问有何破解之术。他告诉我三天之内不能出门,然后神仙般的飘然离去。我班不能不上啊,那三天我战战兢兢的在单位上班,一下班回到家关门闭户,不敢出门——为了避祸!

插播一个评论以及答复:
文章提交者:330998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太羡慕图书馆的工作了!
可以静下心来读好多好多书、可以上网,工作环境又清洁、安静、轻松,人际关系也纯洁,没有明争暗斗,而且工作有保障,时间长了有房分,有公费医疗、有社会保险,退休了还有退休金。如果一个人能一辈子都有幸在图书馆工作,福报简直太大了。
============================
老兄不了解图书馆,在图书馆工作的人没几个爱读书的。
可以上网,但是也分什么岗位,我目前就不能上网。
人际关系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其实越清闲的单位人际之间的相互倾扎的越厉害,因为大家都闲的慌,不搞点事儿岂不更郁闷。

作为一个图书馆男馆员如何生活生存。
一个男人,在图书馆从事普通工作(我主要说的是东北),的确是很惨的,但是也有比我们这些男职工更惨的,那就是嫁给他们的那些女人们。
图书馆职工中男女比例在1比5左右,我希望这个比例持续下降的好,为了不让更多的老爷们儿惨,也为了更多的女人幸福快乐一些。
本馆的女职工(尤其是中年女职工)基本都有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老公事业有成的很多很多,基本上不用这些女职工的工资维持生活,她们的老公们之所以还让他们的老婆在图书馆上班,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老婆坠住身子,别在家呆费了,别有闲情喝酒玩乐红杏出墙。本馆有好几个女馆员开着车上班(在东北能开起车的目前还算是少数),也许工资还不够油钱呢,可男馆员没有一个有车的,有车的也基本是俩轮子的。
男的就惨了,很多男馆员的老婆都是下岗的,家里的开支都要靠这些微薄的收入维持,很多人一年也不换件新衣服,如果要是换了,那么他一定会在整个图书馆大楼里走来走去的,以让世人知道,他终于穿新衣服了。
我老婆的收入一直在我的三倍以上左右,我发现如果我不找个新职业的话,我永远也追不上她,我和她的差距就如中美之间的差距。
当初我和老婆相对象的时候,她老妈看着面容憔悴的我问:你一个月开多钱啊?我把当时我的工资夸大了一倍告诉了她老妈,她老妈脸上露出讪讪的笑容,直说我:你这孩子还是很厚道实诚的孩子,还是不错的。后来我才知道,我老婆的工资当初就高过我经过虚夸后工资的5倍。我现在还在想,她老妈现在一定有机会后悔把她的女儿嫁给了我,时刻担心她女儿会和我受苦受累。
同事之间请客喝酒是很多见的事情,男女同事在一起喝酒狂欢非常惬意开心。
图书馆里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但不常见的是男馆员请客,基本都是女馆员豪请,男的混吃混喝混完。男人们的悲哀在这里体现到了极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这时候男人们通常有几种类型:
1、一种男馆员很少或者几乎不参与,这些男人我很敬佩,下班就回家维持家庭生活,用弱小的体格支撑,把有限的收入发挥到极限,他们知道礼尚往来的道理,把交际置之度外,消灭同事间的相互开销类的交际。
2、一种男馆员也喜欢热闹,会选取一些场合参加,但要保证埋单的不是自己。我到图书馆10多年了,我就见过好几个人,从未主动请过客。
3、另一种是豪客。喝了今晚就不管明天的,每次都会真诚的埋单,这一单埋下去,也许就是一个星期的家庭花销。这样的男馆员不多,我的几个酒友就是,每次结账的时候都会争先恐后的,这些人是图书馆男人中最悲壮的,我每多喝一口酒,其实就是倒掉了他家二斤大米。
关于图书馆馆员们的性格分析:
在图书馆的职工中,男人们似太监,女人似悍妇。(在这里请所有我的同行们见谅我,这个结论不是我做出,我有体会和感受,也部分同意,可能有些南方的同行们有异议,我们再讨论)
我说过图书馆的读者中有很多精神障碍者,其实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中这样的人也很多。有些男馆员整天的忙于写诗并不厌其烦的请馆长钦阅的;也有装疯卖傻隔三差五不上班的等等。
以上两种情况我倒是可以理解,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在男馆员中有不少现代版的太监。
为了单位发带鱼,分到自己的鱼比别人的窄了,也要去馆长室反应、不满一下;为何我的孩子不能享受六一儿童节的福利待遇,其实他的孩子已经17岁了;因为没请你喝酒吃饭,你就不在竞聘大会上投我的票;我和某个女职工平时说的话多了些,就认为他们之间有绯闻。
我在这里说了这么是不是也变成了长舌妇了呢?我的这个帖子尽量说我的经历,一些同事间的传闻,我会避免,毕竟我没经历过,事实有没有,我不能确定。
继续来,并希望这里没有我的同事,否则我会很难堪。
单位里发的任何实物物品,我都几乎很少拿回家,虽然机会很少数量也很少,每当领到手里了,我会和全部门的人说,谁要,我拿着费劲,我还得接孩子呢。这里我不是装大度装阔(我本来就是穷人),同事们处在一起,和谐很重要,如果谁用了这些东西比我更能发挥作用,我何乐不为呢?去年五一单位发了一袋子大米,我在单位放了一个月,第一是我实在是没力气扛回家中,另外我对大米实在没兴趣。最后一个同事在推推搡搡中拿走了。
关于馆长的问题。
我们毕业实习的时候去了本省的一家县级市的图书馆,这个馆的建筑几乎是当时该市的最高建筑了,里面装修豪华,一个大吊灯从六楼一直吊到一楼的大厅,几乎每个阅览室都是地毯空调(地毯空调对于图书馆书库太重要了,全部图书的存活和寿命就指着它们呢,尤其是重要珍贵资料)。
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学生最后被召集到该馆会议室开会聆听该馆领导的训话。这个馆长讲话的开篇就说:你们大家谁愿意来我馆,我负责办理关系,三年之内解决80平米以上的住房,不能兑现我是王八蛋。
我从未见过领导如此这么实诚过,我们小小的在校生都吓傻了,没人敢吭声。也许那时候我们都心高气傲不满足这个小城市,末了,这个馆长吩咐办公室人员,每个参观的学生发现金20元作为午餐费。中午在街上吃饭的时候,我小心翼翼的向我们的辅导员打听这个馆的情况,导员娓娓道来:这个馆长原来是该市话剧团的团长,后派到图书馆做一把馆长的,但是此人特有魄力和能力,凡事到该馆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职工都免费解决80平米以上的房子,工资奖金优厚。该馆职工硕士以上的人员5名之多,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占百分之五十以上。
那还是在1994年初的日子里。一个图书馆的领导能争取到如此待遇、环境,这不是一个图书馆的幸福么?其实图书馆的馆长就需要这样的人,你无需懂得业务,能调动职工的上进心,能为大家谋福利,我们又不傻,怎么不会不尽心工作呢?
当中层干部的日子里,我最烦的就是开中层干部例会了,每个月至少一次,躲也躲不开。
会议通常在开了个把小时后,在各个领导都讲过屁话后,一把领导做最后的要求。
中国从来就不是个真正的法制国家,一些事情往往会越过法律而提要求。要求是什么呢?无非是领导讲,我们在下面假装的记录,领导说的什么他自己都可能不清楚,但是要求必须得提,不提开会有什么意思?我们在下面记什么呢?有时候,我都会把领导吸几根烟,打了几个哈欠都记下来。
法规、规定和要求有区别么?当然有区别了,要求是对法规、规定的解释和拓宽,尺度掌握在领导口中。我们会在一年中听到上百次的要求,其实,那个规定也许不足100字,中国人的聪明于此,悲哀更在于此,理解力非常在此,老百姓的痛苦和茫然极度在此。
关于图书馆的中层干部(部门主任)
部门主任不是看门狗。
为什么没隔几年都要竞聘上岗呢?初衷还是优胜劣汰吧,领导部门是这个意思吧(我相信,不然也太黑暗了)。那么选拔的这些人才都应该是什么人呢?
私下以为,作为一个部门领导,必须有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然你凭什么淘汰上任呢?要是为了维持,人家上任做的也很不错,这和意大利国际米兰队的曼奇尼一样,虽然得了舒舒服服的冠军,但是一样也下课,因为他的方式没有创新。图书馆太需要创新了,尤其是基层馆。其实随便一个工作人员做部门主任,如果严格按照死板的规定办事,都会过关,而且会得先进。我不理解这些后来的部门主任们在竞聘报告里怎么承诺的,除了喊一些空洞的口号之外,你丝毫见不到新东西,但这样的报告往往会通过,领导喜欢,群众麻木。
我工作这么多年了,没见过任何一个部门主任们有过惊人之举,延续着他上一代人的方式和思维,从来不想也可能没智力或者是没勇气做个突破。
一切为读者在很多人口中就是空话,做些表面文章,请报刊和电视台记者做个样式,只要新闻里报道了,那么我就是突破了,我和我的图书馆露脸了,呵呵。读者呢?一脸茫然或不知所以然的镜头都不会给你。
说说本馆的女同事吧。
老一代几乎没有了,功成隐退的居多,很多是因为家庭已经不需要她们出来混、出来受苦了,老公在家里盼望她们及早的退出,回来相夫教子。
中生代的女人们依然在咬牙坚持着,为了自己生活不太寂寞,咬着青春的尾巴不放松,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些女人我很佩服,不一定缺钱和缺心情,能兢兢业业的上班并很有职业道德。也有一些女人是离异或者至今单身的,被老公抛弃了或者不忍前老公的胡作非为。在我们这里的文化系统中,图书馆女士的离婚率仅次于歌舞团、话剧团等纯文化单位的。我原来呆过的一个部门,8个女人,5个是离异的,其他3个是未婚,这样的奇迹只有我能才能碰见。
新生代的女孩子都是很漂亮而迷人的。
这些女孩子们能进入图书馆一般都是有背景的,反正不会是一般女大学生们能进来的。很有背景的女孩子不屑来这里,但是观察到就业的艰难,一般背景的女孩子去图书馆也是很好的选择。可能是大学扩招的因素吧,5年前来的女大学生见到我等“老”一代还问声好,3年之后,她们只会点点头就过去了;去年前,就理也不理装作没看见;现在,就是我主动给人家问好示意了。

(我不知道能把这个帖子写多久,很多话期待能倾诉,我们这个行业不具有普遍性,相信有些网友目前还没去过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或者专业图书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从领导层、运行机制、人员构成、相互关系等等差别很多。这里可能是封建体制的最后收容所,有时候,我觉得这里还是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的运行机制,我也是体制下的一员,我可能是愤世嫉俗者,但我不闷着,我把我的心理话在这里发泄一下,不然我会憋闷死,仁者见仁吧,凯迪是个好地方,我说这么几天,我发觉我畅快多了,这些话除了和我老婆说过,就是对你们大家了,你们的关注就是伸过来的手。再次感谢。)

说说怎么可以在图书馆既全额开工资又不用上班的诀窍吧,我总结如下:
1、装疯卖傻。
这是任何单位领导都怵头的问题,人家有精神病,敢去招惹么?他不来惹你,你就幸运吧,啥也别说,干脆缴械投降,我们单位有好几个这样人,不一定真疯,只要你装的像。
2、被上级部门借调。
目前是普遍的手法,有关系有背景的都采取这个措施,图书馆是个基层单位,上级单位需要人手,向你单位借调人,说一些理由,然后这个被借调的人士就可以一年两年失踪了。
3、够资历的提前隐退。
有些老资历的人,领导们也的确惹不起或者犯不上惹他们,给安排个闲职,然后就可以不用上班了,直到完全退休。
男人怎么可以在图书馆中生活、生存下去。
我有很多年没意识到自己是个男人了,每天早上照镜子,镜中的不是安娜,而是胡子拉碴的我,这个家伙有时候会让我做噩梦。
有个最近的哲人说过,不幸的是你生在了中国,更不幸的是你长在中国。我再加一句-------极其不幸的是你成长为一个中国图书馆的男职工。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
维持一个家庭太难了,看看我们单位的男人就能感受到,一个人下了班或者在公休日要踏着三轮车去拉客,另两三个人要赶着去大理石场磨石等等,更多是下班接孩子。兼职做体力活的很少,毕竟体格有限。
这一两年来很多人倾注积蓄投入股市去占卜自己的未来。
我每天都在想着逃离图书馆,可是我也许错过了年龄,马上不惑之年了,我除了图书馆什么都不会,没有生意头脑,没有体力、也没有太多智力。
说实话,这两年我在股市上小小的有了点积蓄,如果我能积够全家未来10年的日常开销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回老家去种田,继承我们家族的传统,做个实诚本分的农民。我现在考虑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她要自立还得10年,我不能让她承担更大的风险,虽然就目前我的情况而然风险已经不小了。
我现在之所以未离开,主要是有几点考虑:
1、我未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不能打无准备的仗。
2、其实在图书馆里一点都不耽误自己做其他路子的工作,图书馆里悠闲的岗位很多,有时候都可以把图书馆工作当作业余兼职去做。
3、既然就是这个体制,凭什么我辞职?便宜的事儿大家都有份儿,虽说薪水较低,但那也是我应得的。
4、将来如果制度不变的话,那么我更不会真正的辞职,休长期病假,然后脱出身子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是不是有点卑鄙了,这是在我学生时代最厌恶的无赖行为。可没法,都是逼出来的。

图书馆里的俗事儿。
1、上告是五年前图书馆里经常发生的事儿,现在几乎没有了。曾经出现过几次规模较大的联名上告,弹劾领导,每次都是我们领导第一时间内弄到联名信,告过之后,没发现人家的位置有任何动摇而活得更滋润了。
2、想在图书馆里活的明白些得随时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别自顾傻乎乎地干活,得不时地抬起脑袋竖起耳朵才行,站错了队伍,你会死的很惨,我就经常莫名其妙的被告知站错队了。
3、在这里请收起你的个性和原则,跟每个人都得像缺心眼儿似的嘻嘻哈哈,有求得必应,稍有慢待,你就会被扣上狂妄自大装逼的帽子,然后你就等着你的传闻四起吧。

图书馆的领导班子一般由馆长、业务副馆长、行政副馆长、书记、工会主席组成。
1、一把手馆长一般都是由上面委派下来的,从本馆的馆长历史上看,只有一位是从本馆的副馆长位置上提升上来的,而且还是因为当时的馆长退休了。从上面委派的馆长一般都不是业务出身,但好处是和本馆职工没有边边拉拉的恩怨,放手开展工作的阻力和难度较小,本馆的现任就是这样,很有魄力,改革力度非常大,确有改变图书馆面貌的决心、勇气和措施,对谁都一视同仁,这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也有不利的一面,认为是上面委派的,有的有点官僚习气,有些地方刚愎自用,一味强调用行政手段,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下会引起部门职工的抵触情绪。
2、业务副馆长一般是从普通职工中选拔出来的(当然你首先得是中层干部),图书馆最累的领导就是这样的副馆长了。经过长期的打拼在职工中脱颖而出做了领导,可是累和气还是没熬到头,因为和普通职工很熟悉,有的人和事儿不好管,管不利索,有些人还不服你,认为你的业务水平还不如我呢。
3、行政副馆长基本是上面委派的,我想上级部门一定认为本馆职工的政治素养还不够,没条件提拔一个行政副馆长。
4、书记一般是兄弟单位相互交流、互调来的。这个职位的人选是变化最频繁的了,有时候,你可以在一年时间里迎来三个书记,如走马灯般,但书记对普通职工的利益和生活影响不大,你换你的和我们无关。
5、工会主席比较复杂,有委派的,有从本馆自选的,有交流来的。
图书馆里是个积极向上的业务骨干,同时又是个中层干部,如果你还想出人头地做个领导的话,那么业务副馆长是你唯一的追求目标。正常情况下,你什么时候能做到业务副馆长的位置上,更多的是取决于现任副馆长什么时候退休、或者他身体怎么样,有否提前病休病退的可能、或者他有调走的可能?等等,这时候你自身的素质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

我这人打小就思维混乱,所以写这些就想到哪就说到哪。
1、我是在大学时代才开始喝酒的,那时候喝酒是为了发泄青春期的抑郁和“意气风发”。每次不喝吐了不拉倒,每次喝到酣处就会激动的落泪,或者不管是男女生就搂在一起做抱头痛哭状。毕业在单位喝的更频繁、量度更大了,可是我再也没有那么激情激动过了,是成熟了?是冷血了吧(老婆语)。毕业后看了那么多电影电视剧,我从未感动地哭过,只有一次例外是看《拯救大兵瑞恩》,在影片结尾,米勒上尉中弹临死的时候的说的那句话:“好好活着,别辜负了我们!。”是的,好好活着,我没有权利辜负我的妻子、孩子、我老爸老妈和我的姊妹们。在经历某些现实后,我更坦然了,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体重不足110斤,现在增长到了 140多斤了,原来麻木和缺心少肺也有好处:会让肉体更健康,崔健说的太对了: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2、本单位原来有位馆长助理,我亲身经历过他做助理的八年,从一个业务娴熟、干练果敢的专业馆员逐步演变成整天神经兮兮,患得患失的官迷。那时候我就坚信他迟早得发疯,发疯的日期就在他被扶到副馆长位置的时刻。当公布新的副馆长人选的那一天,当他听到上级宣布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的时候,他晕倒在会场,片刻醒来的时候,已经开始语焉不清、目光呆滞了。他终于没能做成范进,而是痛苦地发疯了。稍后的一段时间,听说他逐步恢复了,但再也没在单位看到他的身影了。

我的蠢事和忏悔。

落魄的这段人生
交织满孤单蠢事。(引用)

一个人先天条件挺好,但是却没有正果,那么一定是自己做了很多蠢事,也现实不和谐的蠢事。有人说过,一个人或机构蠢事做多了,会在相当时间内以做蠢事为荣。
一一忏悔一下吧:
1、我做蠢事是有先兆的。从高考志愿开始,然后既然成事实了,也没敢于面对事实,继续蠢下去,大学时代是我人生的空白,什么都没学到。我有个同寝室的同学,在无聊的几年里把中国历史典籍作品都看了个遍,这成了他以后做编辑的历史基础。毕业后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每晚做梦都是高考,梦见考上了梦想的专业,每晚都乐醒。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重新开始还真的不晚,我就是这样一个蠢人——眼高手低,寄望于梦幻,懦弱到不敢照镜子的人。
2、到了单位,我仍然在相当时间内认为自己是不闻烟火的学生,独来独往,真把社会当成了大学。不愤、不满、不屑、不理、不视。看不惯的同事绝对不理,看不惯的事儿绝对要发表看法,和自己工作理念不同的工作安排绝对不屑、不满。我和我经历过的几位领导都当面顶撞过,而且还引以为荣,在全馆的工会大会上,几乎就我一个人提不同意见。我在家排行在二,后来不少人背地里叫我傻二。
3、受到打击和意外耿耿于怀不能及时的重新振作。这些都是我从学生时代遗留下来的恶习,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其实自己本不是一盘菜,非要推荐人家吃,最后只能是恶心到别人了。我这种令人反感的恶习维持了差不多10年,当我四处碰壁意识到自己不和谐的时候,我已经被人遗忘被主流所淘汰了,有时候觉得自己真是两面不是人,既没坚持到自我,破了晚节,又不能进入主流阵容,成了爷爷不亲奶奶不爱的孤儿了。我也有很多同学当初和我一个窘境,但是都比我回头的早,上岸了。看来我还得继续在茫茫的水中裸泳了,在这里衷心的奉劝新毕业的网友们,忘掉你们可耻的学生身份吧,早点融入社会才好,也许我说的都是废话,现在的学友们比我们当初成熟老练的多,进入社会熔炼的时间早,适应的过渡期要短得多。
4、我这人有时候说话不着边际,一激动或者情绪大发起来尤其如此,只管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尤其是领导者们肺管子的承受能力,从工作角度上,我往往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当时的冲动只是想发表自己的工作看法,让我说我只能说实话。最近几年,我在冷静的时候也想过了,有谁会能忍受我这样的意见呢?换个位思考,恐怕我自己都不能接受,好的意见和建议要悄悄地私下地说,不能公开了讲,否则领导脸上挂不住,其他同事们会认为你显摆,两头都得罪,你只痛快个嘴巴了,不会起好效果,也不会按照你的建议办,这违反了初衷。
5、我这辈子做的最大的蠢事就是向我现在的老婆求婚而且被通过并嫁给了我。我这种卑鄙性格的人也许应该一辈子打光棍,一辈子享受自己的恶果。和老婆吵架也是未免的,在老婆气得呜呜大哭过后某个日子,我问她,你和我结婚你后悔么?她说:“不后悔,你也有功劳,就是给了我可爱的女儿!”。
6、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主流不合拍,经常站错队。
经常根据自己主观的好恶参加所谓的集会和朋友群。这里已经是社会了,在单位中朋友已经不是单纯的朋友了,是代表各种方向的群体了,已经不是个人的私人问题了。

戏说图书馆的业务和藏书问题吧。

首先说说图书分类的大类,相信很多网友熟悉图书馆的图书分类规则。一般公共图书馆都采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以下是大类: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思想
读者一进社科书库的大门,迎面的就是这个类别的书架,中图法的编制者变态到这种程度,总是把读者最不需要的放到读者的最前面,这就是一切为读者的方针。大多数进库找书的读者必须得像刘翔那样,跨过这些书架的障碍,然后你才能冲刺到你需要图书书架的终点。

B 哲学
经典哲学理论的书籍就静静的躺着书库的第二位置上,很多书从进库之后就在也没人动过,包括读者和工作人员。但现在也很多投机取巧、娱乐大众的挂着哲学旗号的图书也比较热门起来,让这个类别有了些许生机。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这是比较热门的类别,尤其是关于法律方面的,这类法律书很多是工具书类型的,又厚又大又贵,有的读者买不起,所以就来这里瞄两眼。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学生们的最爱、很多的是教科书。课外辅导书很少,就是有也差不多是10多年前的,没有价值。购书经费有限,而辅导书的变化也飞速,所以,图书馆没必要费力不讨好。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这是基层公共图书馆被认为有存在价值的所在。我在想,如果图书馆取消了这个类别的图书,那么读者会减少八成。每年纸质图书经费(不包括报纸和期刊)的消耗也五成用在这个类别的图书上了。其实,一个图书馆中,如果文学类型需求的读者越多,就越说明这个图书馆地位和作用的低下,那说明图书馆已经蜕化成消遣娱乐场所了。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这个类别的图书的利用率仅次于文学类,以读者浏览借阅传记类图书为主。这类读者的类型也很复杂,大多数是消遣型的,也有小部分是专门或者业余研究某些历史来查阅的。我也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籍,喜欢看名人传记,但我从不看图书馆里的,因为我相信,这些图书记述的历史是被随意打扮的,人云亦云式的,没有个性观点的,或者是愚 民的。

==========================================================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

自然科学类的我就不说了,要是我说,本馆大部分科技类图书完全可以直接送到造纸厂化纸浆。读者们也是心知肚明,所以,看管自然科学图书库的馆员是全馆最轻松的,因为几乎没读者来。

说说图书馆如何创收,这里有很多同行,也喜欢说说你们馆是如何创收的吧。
图书馆是清水单位,老百姓们清的都能看到小肠里挂着多少菜叶。
本馆闲置的房间和空间很多,所以出租房子给商家赚取些房租是前任几位领导们采取的统一措施,每年年底职工的福利就指望房租呢。这个方法没维持几年,后来上面发文件了,规定了。图书馆的房子是国资财产,你出租房子可以,但是要上缴百分之八十的房租,并全额负责各种费用(包括上税等各种管理费用),把这些各种上缴的费用一刨除,你能留下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一了。听领导开大会跟职工介绍:如果房租是十万元,我们最后能留到手里的,只有八千元不到。而且各种公司在图书馆里面乱七八糟的事儿什么都干,图书馆承担的风险不是八千元就能解决的。后来领导们一商量,干脆把所有公司在合同期满后都不再续租,统统清理掉。我经历过在本馆租借开公司的最高峰达到12家,现在却是一家都没有了。
10年前,在本地有个较著名的饭店,曾经租借过本馆的房子开个分店。最后年终和这家饭店结算清帐,本馆却欠人家2万元。后来我才明白这个奇迹:原来上几任领导逢招待(包括自己子女结婚等等)都到人家饭店里赊账,几年间消耗掉大笔房租外,还得外加补偿2万元了事(这个饭店在本馆的房租是每年15万元)。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下海潮办公司成为时尚的时候。
本馆也办了一些公司,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三产办,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在单位,我经历过这个末期,亲眼目睹这些公司的潦倒倒闭。图书馆里能经营的人才少之又少,赶这个潮流实在是勉为其难,可是市场经济的浪潮,我们又不能不追。书店、信息公司等等,这些都成了某些个人中饱私囊的借口,职工们从未从其中获得了一分钱的好处。直到现在,本馆还在为其前期的策略埋单。三产欠外债的,不断有债主找上门,图书馆在法庭上成被告。可笑可悲的事层出不穷,债主们在法律上一定是有理的,所以埋单的就是我们这些普通职工们,该得到东西都被用来还债了。
经过这番折腾,职工们现在依旧清的肠子疼,但现在至少清的明白了,我们需要清的心安理得,不能我们饥肠辘辘,而另某些投机人士脑满肠肥,美好的初衷不容亵渎。国家的规定我们百姓们得遵守,也希望这些规定不仅仅是针对图书馆等清水单位,其他的肥部门也应该以身作则,我们穷可以,但是不要逼人太甚,更不能搞两面标准,不能损公肥私,我们只需要一个公平。
目前看,从创收这个角度上说,图书馆的领导可以发挥的空间的确太少了,因为在文件法规的框架内都封的死死的,除非这个领导有非凡的人脉,和上级各级领导部门之间可以游刃有余,同时也会冒着仕途的风险,这方面,职工都是可以理解的,换成你,也会这么做。
现在能争取的就是和人事部门多争取些职称职位,让一些待岗的职称者及早的兑现上岗,兑现那些本属于他们的工资,这是基本的,也是最可以期待和梦想的。
继续我的思维混乱,说说数字化图书馆及其相关。
图书馆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本馆最近几年,把所有能开放的书库都向普通读者开放了(古籍等文献库目前条件不成熟,但早晚得开放,这也是新任领导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我刚参加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早上8点钟,图书馆大门一打开,读者如泉涌般的杀进来,很多把昨天想好的书目条直接塞进窗口,也有的奔向目录柜,一抽屉一抽屉的查找,看到这个情景,我很多时候感到自豪,你为有需求的公民服务,有责任感和价值感。
现在本馆几乎所有的书库都开放了,可是,读者却没有想象中的增加,有时候你守个书库,半天也不会来一个读者借走你的收藏。
这一切大部分要归功或埋怨于网络的发达吧。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的评估标准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有规定标准的读者借阅量和到馆率,这是需要有读者文字签到和记载才行的。每几年就会来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评估,不达标的就要降级,够格的就需要提升。这是每个图书馆都挠头的问题,按照规定,其实没几个馆能达标,保持目前的级别或者提升级别。怎么办呢?只能造假了。我刚来图书馆的几年,每次评估的造假,我都参与了,那时候觉得挺好玩的。当时的部门领导认为我年轻思维活跃些,专门布置我给读者起名字,模仿或者自立一些笔体在读者签名簿上签名,回想起来,我不知道给本市的多少窦娥读者起名字了,大概不会少于一万人。当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却思索了好几天,不知道给我女儿起什么名字为好,这可能是思维枯竭或者是说谎说多了的报应吧。
多年以后一个评估的日子里,我的一位学长是参与本馆评估的成员,在作为学友的身份单独招待他的晚上,酒醉之后告诉我:其实评估就是督促一个地方的政府关注你们所在地的图书馆,评估标准对硬件要求很高,就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硬件水平,对图书馆多投入一些。每个地方的政府也不希望本地的文化系统单位降级,这样是很没面子的事情。这是初衷,也是无奈的事,不然不会有重视。每次评估还真的触动过当地政府的重视,经费在逐年增加,至少每次临近评估的时候,按照评估标准政府会在条件范围内积极的考虑过。这也是一种鞭策吧,尽管是鞭子赶出来的,但毕竟是进步。
数字化图书馆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这些馆员也越来越退出前台而转入幕后了,不管是神经的读者或者神经的馆员之间,彼此接触的时间和距离也会逐步疏远,网络的加速和普及,会逐步淘汰一些读者,更多的是淘汰一些馆员。珍惜在图书馆里的争执时代吧,以后这样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
大学毕业的散伙晚宴上,我的一个同寝室的哥们强行用录音机放了这首歌曲让大家听:达明一派的作品,“一个人在途上”。结果大家哭的稀里哗啦。
这个歌曲我一直收藏着,老婆不在家的时候,我会把音量放到最大给自己听,我老婆不爱听,总觉得太悲壮了,呵呵,献给大家吧。

一个人在途上
编曲:刘以达 作词:陈少琪 黄耀明

心是晚空的情人
星际是我知心良朋
每晚上和我接近
占据我一生
飞越过沧海无垠
衣襟尽染风霜泥尘
一颗心寻遍世上
却也找不到纯真
生在世间中浮沉
飘忽聚散匆匆无垠
偶尔问谁最幸运
碰上永不分
在远方天边的星星多么远
却闪烁漆黑中仿佛多接近
在这刻身边的声音多么近
却找不到旁人留心
落魄的这段人生
交织满孤单脚印

大学时代开始接触达明一派的作品,然后其他的不听了,挺佩服的那时候的执着的。达明一派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有股不明的麻醉和沉浸,那不是种单纯的颓废和看破红尘,而是真正的清醒和智者的音乐和声音,用含蓄的表达出来,更显魅力和持久。我真的迷了相当一段时光,在无力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表达自己呢?达明的作品是最强有力的反击。

今天上午在单位干了一上午的体力活---打扫书库。这个书库大概有十多年没人进了,走在书架间,我们宛如神仙般,每踏出一步,你的身后就会激起一番烟云。
这个书库的书几乎都是作废的了,从价值上来说,70年代末的科技类图书,本来是要做垃圾处理的,可是最近的图书馆评估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了馆藏能达到一级馆的标准,这些书是不能够处理,这是馆藏能达到标准的附属物,必须得保留,尽管不会对外开放(开放了也没读者来),但这也是财富啊,加上这些,会凑齐规定标准的。
本地区的少儿图书馆在本馆的千米之遥。我在情报信息部工作的时候去过几次,该馆的收藏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不说别的,就是他们有个书库专门收藏连环画的,就是小人书。那个库那叫个烂啊,灰尘漫天,可是收藏真的很多,三国演义、水浒等八十年出版的连环画作品倒是很多。我临走的时候特意向它们的馆长说了:假如你们馆什么时候要处理这些连环画图书,一定先通知我,我要做第一个买家。
公共图书馆有时候真是这样:一方面哭天嚎地呼吁各界支持,另一方面又没有正视自身收藏的价值。很多收藏,如果拿出去都是文物价值的。在哭穷的同时,我们为何不能自身检讨一下自己呢?你把那些文物级别的收藏都做怎么态势的处理了呢?
图书馆也是个被逼疯的单位,上级的各种要求,兄弟馆的各种比较让领导们无所适从,被迫的像企业那样要产生某种效益。
图书馆的作用和效益本该不是用数字来体现的。很多图书馆的某个阅览室平时非常冷清,一天两天也见不到读者,但一旦有读者光临了,那么这个光临者也许是真的带某种科研课题来的。相反的是,某报纸阅览室每天读者云集,仔细了解他们,只不过是来消遣的,看看某个晚报的花边新闻而已。表面繁荣是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的,有人气了就一定认为是昌盛的,这是CCAV某单位的理解。
图书馆本就该是个平实朴素的公共服务部门,有读者需求了,那么我该尽其所能。没有的呢,我们就该如实的记述,如果连这个基层的单位也要跟着潮流造假一番,为了某某的政绩,为了某某的面子,那岂不是社会的悲哀?在图书馆界,每年的某时刻被定做图书馆宣传周,我丝毫不怀疑决策者们的初衷,但是在这个所谓的宣传周里,我们都做了什么?挑起一些旗帜和升在空中的气球,写着一些标语,或者会雇佣一些军乐队大吹大擂一番。过街的群众都投过惊异的目光,以为我们是一群精神病者,吵闹了一些因为下晚班必须睡觉的人们,哗众取宠能获得效果么?这些表面文章何时能够结束?图书馆的宣传也可以堕落到影响人们生活的地步么?图书馆的事业是光明的,何不采取更光明的方式?政府的态度和投入不是光用口头宣传就可以解决的,要看实际行动。
昨天晚上,我的一个远在南方的同学(他现在是一个大学的教师)给我打电话,寒暄之后,他希望我能给他找一些文革时期有关新闻报道的资料。我通过本馆同事的关系,我走入了本馆的报纸收藏的一个书库,这个库是不对外开放的,据说是因为库中因为收藏了很多民国甚至于民国之前的报纸,资料很珍贵,所以不能对普通读者开放。走进去,我感觉进入了一个地窖中,周围阴森森的,浑身冷搜索的,那些报纸会同灰尘一起躺在书架上。我按照目录所示,我很快找到了所需要的报纸,查找到相关的资料后,经过严密的手续,我终于可以去复印了。我从未在报纸库中工作过,这次我算是开了眼界了,这个报纸库的收藏是截止于文革时期的报纸,最早的竟然有清末时期的,我也手欠,翻起这些报纸,首先是一股刺鼻的气味直冲霄汉,伴随着纸屑分子在眼前纷飞,翻开的每一页都会断裂其版面的完整性。
说说我们的书库吧,四壁和房顶都是白灰级别的,走在书库中,你都得时刻小心屋顶白灰的脱落掉在你的头发上。这对于普通图书的书库倒是可以度过的,可是那些珍贵资料的书库也享受这等待遇。书库的取暖设施是东北地区普通的暖气,在珍贵资料的书库中,有时候晚上时间,保卫人员也要求时刻去书库中查看一下,是否有暖气漏水。夏天的时候就更难过了,开窗不是,不开窗也不是。灰尘和温度和湿度是书库的大敌,开窗会引进灰尘和湿气,不开窗会引起书库中的温度闷热。
领导会因为级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待遇。可这些在书库中一直没有体现,本馆的古籍库和珍贵报纸书库,一丁点的特殊待遇都没有,这里彻底体现了一视同仁,真是公平的很。都是这样的——五面白灰质地,另一个是水泥的地面。这是条件所限的,本馆领导们的向上的恣情报告都会被告知:研究中……
说到图书保护,很多图书馆都缺乏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基层公共图书馆,这种情况会在相当时间内难以解决,除非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荣辱感得到彻底的扭转。资金是一方面,但是最缺少的是图书保护的技术手段和人才,在学习图书馆学的四年里,学了这个学说流派那个理论,可是竟然没有开设过一门专业的图书修复和保护的课程,只是在藏书建设这个课程里不疼不痒的提过几句。我不知道现在的图书馆学是否已经开设了这门课,中国的大学教育有时候就是这样,蒙着眼睛凭空想象开设课程,以凑齐四年的学时。
图书保护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有些藏书已经是文物级别的了,这些东西是不能用数字化来替代的。记得有一次,在开会的时候,领导们向大家征询如何进行珍贵资料的保护,我提出:不如把那些珍贵资料移交给博物馆,它们那里条件和设备好一些,至少技术上比我们成熟有效。结果引起与会者们的哄堂大笑,我从未见过领导们如此开怀过。
每在图书馆多工作一天,我的信心和希望的泡沫就会破碎一个。有时候自己感觉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清洁工(没有侮辱清洁工的意思),每天都在和灰尘、温度湿度做斗争,直接对读者服务的窗口部门,把最多的精力放到这个上面了,今天在我带着口罩穿着蓝大褂继续清理书库灰尘的时候,一个读者毕恭毕敬的问我:师傅,卫生间在几楼?。
领导们对职工或者是中层干部的业绩考核标准更多的时候是看书库的卫生情况,你是否让图书上面的灰尘和蛀虫及时的采取驱逐措施,是否一年里也没丢一本书,书架上的图书是否秩序井然。
我有幸参观过某著名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图书的排架误差率远远高于我们,破损图书和划痕的光盘比比皆是,我当时管理秩序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我怀着小人之心问这个图书馆领导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馆长说,图书破损、排架混乱是在正常不过,那是读者利用的结果,图书和排架想保持完好的唯一措施就是闭馆。
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稳定和秩序是压倒一切的,图书馆也要如此。
……论坛上有人提醒他注意,然后……
我的内心很复杂,我最悲哀的感觉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害怕有顾虑说真话说实话,可是在网上我也竟然被告知也应注意。
其实我够注意的了,我之前所说的没有透露任何一点有关于我所在图书馆的地址和文中提及的领导、同事的名字,我尽量的避免“伤害”他们。我只想在凯迪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说说我自身在从事这么多年图书馆工作中的感受。
我每天都在期盼离开目前这个单位,不为别的,就是能更真实的说点实话,我现在之所以还算含蓄些,就是不想伤害更多的人:会让某些细心的同行们都会猜忌他身边的人可能就是我。


……未完。如有人有兴趣,可以去文章开头的那个链接关注。
x 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转贴《一个图书馆职工的自白》(错别字径改) 摘要: 文章提交者:我是爱国贼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http://club2....
推荐语:
46人推荐
zcx1997
2008-05-31 13:15:20 zcx1997

感触:
1、当小说看,不能当是现实。太遥远的感觉了……
2、好些实质性的东西还是没写,当然也不能太过苛求;
3、文笔挺好,比一些位居殿堂的人写得好得多。生活气息很足。我是写不出。

> 删除

runlin
2008-05-31 20:44:24 runlin (浪淘沙,不淘沙就淘水)

首先图书馆专业比较害人尤其是96年改称信息管理,太牛了都沾信息的光,忽悠了许多人。现在还有400多本科点,和计算机一样普遍的专业。我上学时,我们班是全管理学院分数最高的班,可以和电信系相媲美。而我们学校号称还是985,可惜图情专业的老师都是混日子,就一个牛人在苦苦撑着,等我毕业那牛人就成管理学院的副院长。我由于性格的缘故,本来可以选管院其他专业,可是最后我在会计和信管之间徘徊好久,最后还是选了信管。

毕业后我一直想考研,所以失去了去无锡和西安图书馆工作的机会,最后只能到新疆,而我们班40人只有4人干图书馆。而我们馆藏书只有3万册,人员50多,每年买书的经费只有30万,尤其之前经费只有万余,所以今年我出去2次才花了6万。
虽然号称是科技单位,但是来看的书都是小说,科技书都快成灰色了。来看书的人不是妇女就是儿童。
最要命的是号称干高科技的人竟然都不知道cnki,一听说馆里买资源了就给一堆关键词,跟土财主似的搜刮。其中老的少的都有,甚至现在刚毕业的本科生都不知道如何检索,不知道万方维普。领导让我干文献服务,高兴的是懂这得人很少,痛苦的是我就是网际快车,天天搜索下载刻盘。

目前不想跳槽,主要是这帮号称高科技的都不知道如何利用公开信息和资源。痛苦的是2000多人的研究单位,就靠两三个文献服务人员解决需求问题。

所以干图书馆专业,很累也很郁闷。大多时候不被人看得起,觉得你是服务人员。等急着发表文章时,又是让你下载又是让你翻译,就是不给劳务费。

看了这篇文章,我真得很有感触。也是第一次在豆瓣上回复这么多。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21598/

2009年7月8日星期三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富民的学术腐败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富民的学术腐败

  作者:耶凑若瑙

  华南师大图书馆馆长王富民任现职已经五年啦!群众的举报和反映也有五年
之久,其抄袭剽窃的恶劣行径之影响严重学校和图书馆界的形象.一个仅有正规小
学毕业,和一张英语函授大专文凭(其本人不懂英语)和抄袭来的大批文章就堂而
皇之的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再加上和原党委书记的"特殊"关系就当上了国家211建
设学校的图书馆馆长.这个令学校蒙羞,令同行汗颜的馆长.把华南师的图书馆引
上了一条“绝路”其专横跋扈,肆意妄为已对图书馆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五
年来图书馆的广大职工不断对她的恶劣行径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举报,但却泥牛入
海,至今未得到处理。近期“女教授联名举报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论文抄袭”、
“辽宁大学副校长涉嫌论文抄袭”等一连串与论文造假相关的学术腐败事件撞入
公众眼帘。殊不知王富民的抄袭比他们要严重得多!让我们来看看王富民是如何
搞学术腐败的:

  1、王富民:“新时期图书馆信息个性化服务初探”,见《图书馆论坛》
2003年第5期第118-120页,该文与柳较乾“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见《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相同( 见附件1,附件2)。收稿日期:
王富民文章:2003年1月22日,柳较乾文章:2002年10月8日,时间相差5个月。
  好笑的是,王富民文中的英文标题“The Indivdual Servic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in the Network Enviromnet-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个性化服
务”与柳文对应而与王的中文标题不符,稍仔细看一下中英文标题就会看出猫腻。

  2、王富民:“音乐期刊及其资源开发”见《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第68-69页,此文与柳较乾“期刊资源开发利用的四层次”( 见《图
书馆建设》1995年第1第52-53页)相同( 见附件3,附件4)。
  收稿日期:柳文1994年7月4日;王文:1998年6月1日。时间相隔4年之久。

  王富民抄袭被举报后,王说文章是和柳合作的,不过是柳先发了,据说柳还
承当了第一篇文章的责任。第二篇文章隔若干年后再发出来,不知柳又该怎样承
担责任?不知是否还有人相信?稍有学术常识之士也不会天真到如此吧!!!

  3、王富民:“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的架构实践”( 见《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年第4期),大量抄袭广东网络图书馆主页内容。
  “广东网络图书馆”是一个广东省教育厅主持下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承建
的一个项目,王富民仅是其中的一员,实质性的业务没有参与,独自一人大量抄
用网页原文( 见附件5)将文章发表,连参考文献都未列广东网络图书馆主页。

  “广东网络图书馆”原名“广东高校电子图书馆”,在教育厅高教处主持下
改为现名,而王在文中称“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将经常打交道的上级机关
“教育厅”称为“高教厅”,出现这种常识错误,令人费解!有他人捉笔嫌疑?
其实,网络图书馆主页上的内容是介绍性内容,此文被王富民拿来做为评正高的
代表作,尽管遭到举报,居然还在各级评委会上通过了,实在有辱华南师大的学
术水平,令广东省图书馆学界蒙羞。

  4、王富民:“统一音乐家姓名译名诌议”( 见《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
学报》 1998年第6期)与王富民“外国音乐家人名汉译刍议”见《交响-西安音
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相同。( 见附件6,附件7),内容上是一稿两投,标
题上看是2篇文章。稍改头换面,变成了2篇文章,真是写文章做学问的大好捷
径!!!

  5、“王富民:“非西方音乐民间音乐术语索引介绍《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
家辞典》”见《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73-75页,与 “王
富民“《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非西方音乐、民间音乐术语索引介绍”
见《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相同。算一稿两投吧( 附件8,附件
9)。

  6 王富民与柳较乾合写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障碍与清除对策”见《图书馆
论坛》2005年第1期第72-73页,文中标题1.3内容抄陈永平“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障碍”( 见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9月增刊)标题1.3内容,标题2.1内容抄
陈文标题2.2内容。文中照抄部分约为全文的三分之一!

  ( 附件10)

  以上论文,原都可在中国期刊网 http://www.cnki.net上核实,在受到群众
举报后,不知什么原因,王的有问题的论文都被撤销了,不知是王富民的本事太
大还是与中国期刊网做了什么交易?要知道,图书馆馆长掌握着购买数据库的生
杀大权,数据商要卖数据库是不敢得罪馆长的。

  7、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王富民从未主持申报过科研项目,王在申报正高职
称时用的科研项目“主持CALIS“全国音乐数据库”,原是前任馆长朱建亮教授
申报并主持的,王仅是个项目成员而已。在项目批准一年之后,同一个科研项目,
出现了同样的课题号,相同的经费,只是申报人名称、主持人名称、批准日期不
同而已,其它完全一样。这些变化,原申报主持人朱建亮教授对此变化却毫不知
情。怪不怪?请见附件11,附件12。王用这个科研项目获得了正高职称。

王富民学术腐败中其它思考

  作者:也思

  看了新语丝2009年6月24日披露的“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富民的学术
腐败”一文
(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wangfumin.txt),
不免颇有感慨。

  王富民没有读过正规的中学,大学.却能凭着抄来的文章评上教授当上图书馆
馆长,其成长轨迹耐人寻味.除其个人超强的欺瞒能力外,是什么原因让她面对严
格的考评制度和干部提拔制度却畅行无阻,如履平地?竟能在一路绿灯的护佑下大
器晚成?

  1.评审材料已是漏洞百出,却能顺利通过,专家,领导在王富民的糖衣炮弹面
前打了败仗,以至于讲人情多讲原则少直至完全放弃原则,评关系教授.在干部提
拔上也是一味做表面文章设定所谓的"硬件"不管真假,忽视了对干部个人品性的
考核.忽悠了群众,也忽悠了党委.

  2五年来一直有群众举报,却得不到查处.据说在评审专家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但有关部门和领导却漠视群众的正确意见,以专家结论为由,不予查处.明知个里
猫腻却公开为其张目.官场歪风对学术界的侵蚀非常严重,上下推诿就是不解决问
题.

  3虽然铁证如山却很难形成共鸣,王富民的学术腐败证据充分确实,凡接触过
材料的人都有同感,但也都有同样的无奈.对官场,对专家失去信心也只能是各人
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我们希望通过网络能够更有效地揭露腐败唤起专家的学术良心,唤起官员的
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任由王富民继续腐败下去啦!


(XYS20090624)

转自新语丝

大学图书馆学报论坛网友评论国图

从国图多年来地位拔高的梦想和舆论,我看出,国图真的没人了。再折腾下去,国图真的没救了。此举可以看出,国图的幼稚和可笑。可以看出国图上层的思想空虚,决策的智力匮乏,和对全国图书馆脉搏的一无所知。国图上层看不清楚,也不明白,国图的战略方向是什么。不要以为,割断公共图书馆的脐带,脱离公共图书馆,跻身上流,就可以黄袍加身,脱胎换骨,成为贵族,命运就会改变。我要大喝一声:公共图书馆是国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图是全国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也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核心。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了,中国图书馆事业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了,国图的地位才能得到实质提高。国图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行业联合,通过学会工作,通过组织协调,通过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对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提供专业支持和智力支持,通过业扎扎实实的工作,通过事业的发展来展现自己、衬托自己。不要当逃命,不要当范跑跑。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拜托了,詹福瑞,拜托了,做梦的北图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