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6日星期三

身在图书馆,缺得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800dc0100g3pn.html
身在图书馆,缺得是什么?(2009-12-16 14:44:29)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写下这个标题。我已经在图书馆呆了十年了,感受颇多。

1. 缺认可。不仅是非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认可度不高,连身在图书馆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认可度不高。外界对图书馆的认可度不高,原因可能是历史遗留的。比如说在大部 分的想象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是没事打打毛衣,翻翻书,借借书。而且都是些安置皇亲国戚或者博太硕太的地方。这也就罢了,可有些馆内的工作人员,居然以 博太硕太自居,没事时也会织毛衣或者做些私活。甚至有些人上班时间为休息时间,而下班时间就是为自己家庭服务的时间。真的不好评论什么。倘若图书馆或者情 报学专业毕业到图书馆也就罢了,如果是其他专业的分到了图书馆,别人都会先叹息一番,再加安慰几句。所以馆里也在做各种努力,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希望能改 善面貌,争取大部分的认可。

2. 缺平台。也许是因为大家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不看好,也许是因为馆里的各种氛围不够,所以,许多年轻人,从斗志激昂到悄然无声。我似乎也特别能理解,许多 刚毕业的分到图书馆的,起先也是想做些事的,可后来因为这个或者那个原因,慢慢地消磨掉了。但是图书馆的平台就这么大,又能怎么样呢?虽然大家都看出了综 合能力强的放在书库是一种浪费,可是,岗位毕竟有限。有时只能是除了精神鼓励一下而已。

3. 缺好的分配机制:其实很多馆已经开始了定编定岗,虽然阻力大些,却能有个区别。而很多馆还是做多做少一个样,分配都一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严重损伤了工作 的积极性。如学坏容易一样,许多人就会放松自己,逐渐就懈怠。许多在图书馆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也会因为自己的事多而抱怨。原因就是同样的酬金,为什么 别人可以织毛衣,我却得做重脑力劳动?

我也不想象一个愤青一样,抱怨这抱怨那,有时坚持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操守。身在此岗,就热爱此岗。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西学东渐:供图书馆学系的学生批判

Should you become a librarian
出处请见这里

FireShot capture #018 - '目前图书馆学的尴尬在哪里? - 投票 - 图有其表 - 书社会-你我的图书馆员之家 - Powered by UCenter Home' - sns_libspace_org_space-18-do-poll-pid-40_html
我在书社会SNS上做的调查,共55人参加,出处请见这里,需注册

http://www.guxiaoguang.cn/archives/1580.html

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中国图书馆界的毒瘤

中国图书馆界的毒瘤(2009-11-27 17:49:09)

[核心提示]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图书馆学家普尔先生发现图书馆是失败者遁世索隐的天堂;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阿华田发现教授夫人和博士后是图书馆界的毒瘤。彻底清除教授夫人、博士后之日,便是中国图书馆事业飞黄腾达和中国图书馆界的社会地位完全翻身之时


普尔是十九世纪美国图书馆界的长青树,从1848年首次制作期刊索引而出名起,到1894年与世长辞,普尔在美国图书馆界活跃了将近半个世纪,在这个过程中,他先后担任过波士顿图书馆、辛辛那提公共图书馆、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和纽贝里图书馆的馆长,是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重要先驱人物。1938年,时任普拉特图书馆学校(Pratt Library School)领导的约瑟芬女士“随意”(in arbitrary)给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先驱排了名,普尔名列 第四,仅次于杜威、普特南、克特之后,成为美国图书馆史上的“四大天王”之一;紧随其后的是温沙、达纳、普卢默、埃尔门多夫。这种分法很值得商榷,让人觉 得不那么合理。在阿华田看来,温沙、普尔、杜威和普特南才是美国图书馆史上的“四大金刚”,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细细道来。
现在要说的是普尔关于“馆员”的高论。普尔是美国教育部1876年“美国公共图书馆”特别报告的撰稿人。实际上,在这本享誉全世界、极具理论价值与实际指导意义的图书馆学巨著中,普尔的文章,仅仅只有一篇,也就是《公共图书馆的组织与管理》(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Libraries)。然而这是这本特别报告中篇幅最长的一篇论文,达28页纸。在这篇长篇大论中,普尔就公共图书馆组织的步骤、图书的选择、图书的购买、编目、装订、分类、排架、图书分发、借阅登记等等问题作出精辟的阐述。有些观点很到位很尖锐,读后让人拍案叫绝。
普尔在文章中指出,那些在其他领域失败的人通常申请本地图书馆的岗位(Persons who have failed in everything else are usaully the local applicants for the position)。普尔详细列举了这类人的范围,包括垮台的大臣(Broken down ministers)、无人委托诉讼的律师(Briefless lawyers)、不成功的中小学教师(Unsuccessful school teachers)、没有病人看的医生(Physicians without patients),这些人特别想显扬自己以成为图书馆员。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员是失败者逃避失败的理想职业,图书馆是失败者遁世索隐的天堂。
回想中国图书馆界,教授夫人、博士后(博士的老婆)充斥图书馆各个岗位。这些家属的学历水平低(只有初中、高中、中专或大专文凭)、文化素质差,她们的大量涌进极大的影响了图书馆的形象,使图书馆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人的收容所。另一方面,一些外行的图书馆馆长事实上,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图书馆的领导权都被控制在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外行人手里,这是非常搞笑的在 招人的过程中,出于图书馆职业不需要什么知识和技术的偏见,或者迫于学校领导的压力,专门招一些只有大专或本科水平的人员进图书馆,只注重借借还还的工 作,在高学历人才充斥高校校园的今天,低学历的教授夫人、博士后根本无法也无力满足读者服务的需要,学科咨询工作有名无实,使各个院系教师对图书馆的不胜 任度与日俱增,图书馆在学校和社会的形象恶性循环,而这正是造成今日中国图书馆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极其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教授夫人、博士后等家属工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毒瘤。在阿华田看来,这些人only be qualified to clean the water closet!中国图书馆界彻底清除教授夫人、博士后之日,便是中国图书馆事业飞黄腾达和中国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完全翻身之时!

PS:只对事不对人,请不要对号座。如果很不幸,其中有你的影子,我无话可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484850100gkov.html

2009年11月21日星期六

不一样的年会

不一样的年会(2009-11-21 14:20:14)

泛珠三角图书馆学(协)会2009年联合学术年会(2009年11月16-19日,珠海)已经落下帷幕,大功告成,可以说说此次年会的策划和创意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造就了一大批天生的奴才,自那位曾经鼓吹亩产万斤并导致饥民遍野的著名院士支持的“XX功”引发种种麻烦以后,为避免出现一呼百应的 全国性层级群众社会团体再度引起麻烦,政府在修改社团管理条例时,不再允许建立类似的全国性层级社会团体,于是,国家级社团与地方性社团不再存在任何隶属 或者上下关系,而是地位相同的社团法人。虽然这是政府不得已所为,但是在客观上却回归了社团的本位。尽管如此,至少在中国图书馆界,许多决策者仍然坚持中 国图书馆学会是各省级学会的上级学会,每遇地方学会的联合行动,时常有人主张要请示中国图书馆学会,真是愚不可及。中国图书馆学会也时常会做一些违反社团 管理条例的事情,例如评选优秀地方图书馆学会之类的活动。斋主向来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在学会的工作中自然亦不会不有所作为。四海之类皆兄弟,各地方学会无 论大小,都是兄弟。正如总理遗嘱所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 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我们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学会,共同奋斗,以谋图书馆事业之发展和图书馆学术之繁荣。有鉴于此, 斋主在主持广东图书馆学会的工作以后,一直没有停止联合以平等待我之地方学会,共同奋斗,兹列举斋主倡导和亲自操办的联合年会若干如下:

2000年——广东图书馆学会-澳门图书馆暨资讯管理协会新千年学术年会(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2001年——粤港澳图书馆学会(协会)2001年学术年会(深圳图书馆)

2005年——粤澳图书馆2005年学术年会(澳门)

2007年——闽粤港图书馆学(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福建省武夷山市)

2008年——湘粤澳闽图书馆学(协)会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张家界市)

学会工作之要旨在于“对事业有利,对会员有益”(谭祥金教授语),其关键在于交流与合作。常言道:认识多少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关系不重 要,重要的是什么关系;什么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关系是否够铁。这大概可以算作是从交流到合作的过程,虽然有点俗。因为斋主亲自操刀过上述联合年会, 在比较充分的交流的基础上,斋主进一步与兄弟学会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兹仅举粤港高层论坛之例如下:

2006年——第一届粤港高校图书馆交流与合作高层论坛(中山大学)

2007年——第二届粤港高校图书馆交流与合作高层论坛(香港大学)

2008年——第三届粤港高校图书馆交流与合作高层论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由于多年操办学会年会的缘故,斋主深感学会年会的程式僵化,不改革或者创新将会逐渐萎缩,看看全国学会的年会像王小二过年一样一年不如一年,我们就可以从 中领悟到一点什么。斋主时常感叹美国图书馆学会,他们每年举办两次年会,人山人海,High个没完。除了学术报告与研讨本身具有很高的档次和质量以外,其 书展和图书馆技术设备展览的水平亦非我等可以想象。除此以外,会前有长跑比赛,会中有各种招待会、酒会,以及不少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等等,简直就是图书馆从 业人员的嘉年华。一言以蔽之,参加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既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享受从事图书馆事业之荣耀的快乐。有鉴于此,斋主也在不断地尝试, 兹仅举中山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与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图书馆员奥林匹克运动会之例如下:

2008年——闽粤港高校图书馆员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山大学)

2009年——闽粤港三地高校图书馆专业研讨会暨2009年图书馆员奥林匹克运动会(香港城市大学)

因为有上述联合行动做基础,斋主决定今年增广其事,主办泛珠三角图书馆学(协)会2009年联合学术年会。本次联合年会计有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四 川、贵州、湖南、澳门八个兄弟图书馆学会(协会)共襄盛举,广西(因桂林馆百年馆庆)、云南(因省馆百年馆庆)、香港(因日程安排)因故没有参与。

斋主意识到图书馆界学人对图书馆的认知往往不如围绕在图书馆周围、靠图书馆谋生的公司企业对图书馆的认知充分,因为它们的每一项技术或者成果基本上都是在 广泛调查研究各类型图书馆需求的基础上完成的,没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其技术和产品就不可能有市场,更不可能赢利以维持生计。这种简单的寄生法则,图 书馆界的人们大多是不会明白的,即使有几个明白人,他们也不一定会爽快地认同的,正如斋主提出“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在图书馆学界所遭遇到的境况一样。因 此,斋主一直主张公司企业,特别是靠图书馆谋生的IT和数据公司企业走上图书馆学会年会的舞台伸展拳脚。倘若这些公司企业能够洗却浓郁的铜臭,从学术或者 技术的角度去讲解其技术和产品,斋主觉得一定要比图书馆界学人的报告更生动、更实用。如今流行的做法是,在会议的某个单元的后面留下一小段时间让这些公司 企业的代表发言,而这些代表往往不太“懂事”,大谈公司概况,推销产品,结果可想而知。有鉴于此,斋主在本次泛珠三角联合年会中设立了图书馆新技术新产品 专题研讨会,将整个舞台完全交给IT公司企业。这种有别于其他会议的安排,效果显而易见,这里不再赘述。

如何让参加年会的同仁享受与会的快乐,这是本次联合年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斋主提出模仿美国图书馆学会的做法,在大中国首次开展“图书车团体艺术 表演赛”。正如斋主在本次“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赛”开始前的简短致辞中所言: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赛的意义有三:其一宣传图书馆事业,其二推广图书馆和阅 读,其三展现图书馆员为民众服务的快乐形象。正因为如此,斋主特地将“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赛”安排在珠海市图书馆大门口,以吸引民众围观,而不是在室内自 娱自乐。

记得在修改《泛珠三角图书馆学(协)会2009年联合学术年会第二次通知》时,斋主特别增加了有关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赛的如下说明文字:

大规模的“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赛”在中国尚属首次,许多同行不了解其表演方式,现进一步说明如下:

a、各地以图书馆为单位(除广东省图书馆学会以外,其他各兄弟学会也可以以学会的名义)组织表演队,每队队员以不超过10名为佳,以便与会单位控制参会成本。

b、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的主题不限,由各参演的单位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表演形式不限(团体操、小品、舞蹈、歌舞剧、话剧等一切艺术形式皆可),但 是,必须以书车作为主要道具,其目的是:(甲)通过公开的比赛宣传阅读,宣传图书馆,(乙)通过书车艺术表演宣传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和精神面貌,丰富馆员 的生活。

c、每个表演节目的时间以大约5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0分钟。

d、所有比赛用的图书车将由广东图书馆学会邀请图书车制造商免费赞助提供。表演服装、其他道具和音乐等由各队自行准备。

e、比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提供奖金,最低奖金不低于一千元。

f、关于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的形式,可以参考程焕文的博客文章《图书车团体操世界锦标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8j71.html )中的图片和文后所列的网络视频连接地址。

如今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赛已经落下帷幕,虽然24支参赛队伍对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赛的领悟有较大差别,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至少有8支表演队十分到位地掌握 了“图书车团体艺术表演赛”的精髓,其表演的水平甚至大大超越了在网上可以观看的美国图书馆学会的图书车团体操锦标赛水平!更加令人鼓舞的是,整个“图书 车团体艺术表演赛”持续了3个多小时,寒风中,欢呼声、喝彩声排山倒海,自始至终洋溢着欢愉快乐!远远超出了斋主的预料,与会者异口同声地称赞这是一次前 所未有的精神享受!这正是斋主筹办这次联合年会的目的和希望得到的回报!

快乐!让我们一起享受做图书馆员的快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fmpz.html

陈大馆长的三炮

在超平的围脖上看到一个信息,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先生对超平说,图书馆学专家是“乱放炮、放空炮、马后炮”。

不知道超平教授是不是回击了陈大馆长,我想,如果超平老师予以否认,陈大馆长是有足够的武器或论据,列举A专家的某个发言是“乱放”,B专家的某篇论文是“空放”,C专家的某部专著是“后放”。论据一出,超平立马丢盔卸甲。

如果遇上老坏在,可能会搬出些理论来解释,比如“乱放”是“多元化”研究的产物,“空放”是“基础”理论,而“后放”则是“梳理”什么的了。

如果遇上斋主,可能会反戈一击:你陈大馆长是“学会”的副理事长,排座次是Top2字号专家,你你你说谁呀?

如果遇上吴老,他会说:你们说的现在是存在的,但这是一个手指与九个手指的问题,理论研究的主流是好的,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但我觉得超平老师最好的武器,应该是如此回击:图书馆馆长是贪污、浪费、腐化。如果陈大馆长否认,就列举某馆长贪污、某馆长浪费、某馆长腐化的论据。至少,有那么些馆长是因贪而受到法律的追问,这论据很硬。

也许“贪污、浪费、腐化”没有“乱放炮、放空炮、马后炮”那么铿锵有力,但放到媒体上做标题党,比如:《国家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学家乱放炮、放空炮、马后炮》和《浙江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贪污、浪费、腐化》,这两个标题谁更有力还难说。

现在偶要问:为何专家不说馆长的不是,而馆长要说专家的不是?结论:品味。超平老师喜欢图书馆事业,因而喜欢挑好事情,写写《馆长的故事》;陈大馆长不喜欢图书馆学,因而喜欢挑破文章,说说“三炮”。

哪个人的品味更高?这是仁者智者的事。但就我而言,对陈大馆长的印象,却由此变得阴暗了。

评论:

2009-11-20 23:04:00

XX图书馆的一大功能,就是把专家改造成官僚。遥想当年,陈大馆长不也是一介博士,号称专家吗?照陈大馆长目前的想法,全国的图书馆学专家都该斩尽杀绝,以此杜绝“三炮”。这样的人掌管图林,图书馆有救吗?

陈力同志, 作为“党外人士”说这种话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不是专家,所以他说的话才是就是典型的“乱放炮、放空炮、马后炮”!中国图书馆学会被这种人操控,一手遮天, 玩弄专家学者,强奸学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看看今年的南宁年会就知道了,理事长中就只有国图的两位到场了,其他的都不来跟他们一起玩!这还不够悲哀 的吗?国图头头脑脑中没有一个懂图书馆学的,这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悲哀!遗憾的是,这种悲哀还要可持续地发展很长时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062810100fpxi.html

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

图林且行且思(之20)——中图学会09年会断想

图林且行且思(之20)——中图学会09年会断想(2009-11-10 10:15:20)

一晃近20天没有写博了,千里奔袭南宁,加上在广西境内的纵横驰骋,算下总里程肯定在5000公里以上了。热闹总是暂时的,无论对参会者还是办会者来说,平静的心此时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中图学会一年一度的年会“大戏”谢幕了,行行重行行,岁岁复年年。相比于其他学科的学术会议,我越发觉得我们的学会似乎称之为“协会”显得更为妥帖,图林 的“武林大会”、图林的“春晚”,缺少的恰恰就是“学术”二字。每年的年会主题都感觉怪怪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明明是一门已被日益边缘化的小众学科, 搞得比当年的宋明理学研究、今天的宏观经济学研究还要牛气,一副将天下学问一网打尽的气势。我们年会的主题能专一点再专一点吗?说白了,还是我们学科自身 的孱弱,就象兜里刚揣上几百元的穷人处处显摆的目的是渴求被关注,不自信罢了。

少了学术的味道,唱戏的味道就不能不重了。我想有一种现象绝对非“中图学会年会”莫属:少有人专注于台上的讲话(领导致辞也好学术报告也罢),更多的参会 者是业余摄影爱好者!你在报告席上讲话,下面卡嚓声此起彼伏、镁光灯四处闪耀,搞得颇类似于两会上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刚入门那会,还疑惑呢:这门小学科开 个小众的会,难不成海内外几百家媒体采访大会,还不把林毅夫们气晕?后来才知道,图书馆界压根不需要那些专业媒体,我们有的是自己的“粉丝”哦!当然,也 有不为台上“超男”“超女”所动着,这不,镁光灯下,恬然入梦者也大有人在。

难怪有代表说:“我们的年会象征性更为突出”。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同人能够沉下心来,好好地办上一档《实话实说》,而不是今天的《同一首歌》或《记者见面会》。

http://blog.sina.com.cn/u/1117994267

2009年9月9日星期三

对国家投入2.1亿建设CALIS三期项目的质疑(zt)

[教育视点]

对国家投入2.1亿建设CALIS三期项目的质疑(转发)

字号:|
头像-海外过来人

海外过来人[发纸条]

头衔:游客小浪 等级:星星星星 发帖总数:2

阅读:494回复:0

发表于 2009-08-19 13:25:11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图书馆馆长,听闻CALIS三期即将启动,
国家已决定再次投入2.1亿巨资,在CALIS二期项目已经完全失败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多 数馆长对此是敢怒不敢言。我作为一个公民、一位纳税人,认为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对 CALIS二期的评价问题
CALIS 二期花费国家7000万元,收效甚微,几乎无用。 以我们学校为例,没有人使用CALIS, 所有图书馆馆员都认为CALIS不过是一堆拼凑出来的垃圾, 每天使用量少的可怜,只是个摆设而已。据我所知,兄弟院校情况也类似。我参加的多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不少报告人都把CALIS作为负面的典型来举例。私下 里大家都认为CALIS二期是一个完全失败的项目。
CALIS的宗旨是“共建共享”,试问全国有哪一家图书馆通过CALIS二期实现了资源共建? 又有哪一家图书馆通过CLAIS二期实现了资源共享?不客气地说, CALIS二期在任何学校都没有发挥出重要作用,效果差到足以让人震惊的地步。这个情 况,随便找几个行业内的馆长、专家,问问便知。
7000万元除了让某些人自娱自乐外,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这样的项目能顺利验收,着实让人感到诧异。


二、 对CALIS三期目标的质疑
根据我现在听到的CALIS三期规划及目标来看,CALIS三期和二期相比,在思路、做法上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可以说三期提出的目标更加模糊不清,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荒唐的数据。
例 如,CALIS三期的目标是将使可检索的学位论文从40万篇增加到120万篇,期刊从2500万篇增加到7500万篇。会算乘法的人不难知道这些数字怎么 得来:因为国家投资增加到三倍,所以可检索的资源数量也乘以三。如果深入一想,会让人吓一跳:这是否意味着现在CALIS二期只能检索出三分之一的论文? 是否意味将来CALIS四期的时候,这些数量再能乘以国家投资的倍数?如果靠乘法都能骗取国家巨额投资,我们学了一辈子信息情报学中的收全率、收准率还有 什么意义?中间透露出多少无知与荒唐?
CALIS二期制定了许多标准,至今几乎无人使用。这次听说三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再花巨资制定近200个标准,不是自娱自乐又是什么?
如果说CALIS二期是由于没有经验,不得不交学费的话,三期在明知道二期已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国家还要投入三倍的巨资,顺着原来的思路继续走下去,我要请问相关部门:CALIS三期项目经过了哪些评估论证程序?国家投资的“科学决策机制”到底在哪里?

三、 对 CALIS管理中心的质疑
CALIS二期不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某些管理人员还把心思用在赚钱上。例如二期的一个所谓成果是“ccc数据库”,不但其内容差,还要对下面图书馆收费,美其名曰“可持续发展”,结果是即使在有行政命令的情况下,也没有几个图书馆购买。
CALIS相关人员组建义华数图公司,进行相关经营;杭州麦达公司在市场上公开代理CALIS的“产品”,从事商业经营行为。
某些负责人将CALIS项目变相包给自己组建的研发队进行牟利。
CALIS 本来是一个全国性项目,但所有经费仅被CALIS管理中心使用,全国各区域中心只有摇旗呐喊的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投入。二期项目时曾经说要向各区域中心 投资,最后却是把远远高于市场价格采购来的电子书下发各个区域中心,算作对各区域中心的投入,其背后交易可想而知。
更有甚者,CALIS委托上海 某公司开发某软件项目,由于上海公司出现问题,上千万的项目费打了水漂,CALIS某领导人竟在公开会议上表示这些损失没有办法,属于交的学费。试想假如 CALIS某领导人自家的财产损失,他会不会如此平淡,而不去想办法追回损失呢?在座的300位馆长都表示痛心,我也是觉得实在不平!!!
还有全国图书馆界都流传着CALIS某些领导人在美国自驾车玩遍美,潇洒不已,我想知道这些经费是不是纳税人的钱? 更别提某些人私下分钱的事。
已经出现了如此多问题的情况下,国家还要委托这个队伍花三倍于CALIS二期的钱?真心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到下面走走、查查。
我会把此信发给教育部,发改委,纪检,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我讲的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是一个给全国上千位馆长随便打个电话就知道的事实。所以也不存在着举报的问题。但为了我自己的考虑,我反复思量,觉得还是不留姓名为好。忧虑无用,在当前中国也是正常的事情。对此我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http://bbs.service.sina.com.cn/thread-41-0/table-115900-4648.html

图书馆为何变成文化垃圾场(ZT)

图书馆为何变成文化垃圾场

默认分类 2009-09-05 10:25 阅读7602 评论45
字号:

本来,发展图书馆是于社会有益的好事。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多建一些,多购些 书,不光是出版业的福音,也是读者的福音,对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好处。前些年,中国好几百家县级图书馆没有经费买书,甚至几年不进一本书,引起不少有识之 士的忧虑。近些年,一些地方开始重视对图书馆的投入,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的图书馆提出了考核标准,像要求每个在校生有几平米宿舍一样,他们要求 每个学生平均有多少本藏书。大学扩招以来,有的学校招生人数几年内增长了一倍,有的增长了两倍,还有的地方大学招生人数已经达到前几年的四、五倍。行政部 门考评的时候,要求他们图书馆的藏书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四、五倍。图书馆馆长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在采购过程中,很快出了经济问题。大学图书馆负责人出 事的,不知有多少起了。当然,和某些公路局局长相比,这些出事的图书馆馆长,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一所大学,可以在一两年内盖出新的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场、图书馆,却不可能在一两年内成倍 地增加藏书。一口吃不成胖子。因为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不光要看数量,还要讲品种和质量。现在,虽然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将近二、三十万种,不客气地说,其中多 数品种大学师生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应当采购到大学图书馆里的。学校的图书馆,不应当成为文化垃圾场。

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应当以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图书为特色,不能不讲究学术性、知识性。而这方面 的图书和期刊,需要持续性的积累。那些有名的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持续积累起来的。况且,在当代中国,学术性的出版物往往发行量比较 小,许多书,印过一次,就不再版,出版社和书店也没有存货。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把多少年留下的空白补起来,非常困难。历史留下的空白,往往是多少经费也难 以弥补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某高校图书馆采购部工作。他是一位有心人,也很有学术眼光。他选择了几百位 国内知名人文学者,想为本图书馆把他们的著作收齐。为此,他花了多年的心血,打电话、发信、登门拜访,结果还是感到挂一漏万。如果没有这样真正爱书、懂书 的人主持采购,大学为发展图书馆拨出的经费,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甚至会打水漂。

有了经费,要想大量购书还不容易吗?不论是出版社,还是书店,书商,文化公司,压在库里卖不 出去的书都有的是。越是没有文化价值的书,往往折扣越高。现在一些不学无术的高官,也要附庸风雅,出版文集诗集,权力很容易对图书馆的采购者生效。权力孵 化的文化垃圾,也很容易挤进公立图书馆的空间。盖教学楼,盖成了豆腐渣工程,很容易被查出来。采购图书,如果包含一定比例的垃圾书,还真不容易查清。 过去,公共财政经费紧张,图书馆购书不得不慎重些。现在一些不懂教育规律的官员掌握着大学命运的生杀予夺之权,每年的评估成了大学校长头上的紧箍咒。为了 达标,只好对图书馆增拨经费,大量购书。在这种大跃进式的混乱局面中,出现权钱交易,就不足为怪了。而权钱交易的结果,必然使图书馆的藏书垃圾化。

中国传统中,私人藏书比较发达,近几百年来出现过很多有名的私人藏书楼。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 是西方的产物,进入中国后,也形成过一个好传统。但后来这个传统中断了。什么好传统呢?就是无论地方,还是高校,或者其他学术机构里,图书馆都是文化的象 征和标志。地方上能做图书馆馆长的,通常是名望最高的学者。大学也是如此,图书馆馆长要由名教授出任。公共图书馆进入中国后,已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分工 很细的学科。中西传统在这里还是找到了一个结合点,那就是让有学术名望的人担任馆长,保持它的高尚和尊严,并配备专业助手保持它的学科水准。然而,这个传 统已经消失了。图书馆长成了一个一般性的官位。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当年曾经有过的文化传统,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和传承文化的净土。


http://dingdong1951.blog.163.com/blog/static/122950647200985102552689/?163toutiao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一个图书馆职工的自白

文章提交者:我是爱国贼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re.asp?boardid=1&name=我是爱国贼&star=1&replyid=27471617&id=2271678&skin=0&page=1)

我是一个东北某中等城市的图书馆职工,我是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工龄已经14年了,做图书馆的部门主任8个年头了,历经3个图书馆馆长的领导了。
老实说,我当初报考图书馆学这个专业是没经过大脑考虑的。我从小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体弱多病,老爸老妈总希望我以后能找个比较轻松的职业,钱不钱的是小事。所以1990年高考的时候,我以全校第一名的身份考入本省的一所师范大学,志愿是图书馆学,同时我的分数也是这所东北小有名气的师范大学应届生中最高分数。那时候我已经知道我的分数已经到了北大的提档线。
我说以上这些,不是为了显摆自己,而是说说我的出身而已。
师范大学的四年,恍然而过,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我最后悔的是没有多读几本书,整天的醉生梦死,我们系是本校高分数份子的集中地,八成的学友本都可以考上京城大学或者是著名大学的,所以到了这所学校,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心态几乎占据了我们大学的所有时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糊里糊涂的混过了四年时光,毕业了。
毕业后,我回到了我家乡的城市----就是现在的城市。回到家乡的第二天开始,我几乎跑遍了这个城市的所有图书馆找工作,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最后,我选择了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市图书馆。我至今还记得,当我找工作找到这个图书馆馆长办公室的时候,我把我的毕业证递到了馆长的面前,这个馆长有了三秒钟的考虑,然后告诉我:你来吧,我给你去文化局办手续。后来我才知道,我是这个有60年历史的图书馆的唯一的专业毕业生,目前还保持着这个记录。保持这个记录是光荣也是耻辱的,光荣属于我,耻辱属于图书馆事业。本市300万人口,各类型图书馆40多所,每年本市图书馆学毕业生在5名以上,可14年时间里,只有我从事了图书馆行业。其他的都转行了或者读研究生后做教师,或者出国了。
我们这个图书馆藏书130万册,职工150人,在东北公共图书馆中算是中等偏上规模的。1994年10月毕业到这所图书馆报道上班的时候,馆长叫来了财务,告诉我先给你开一个月的工资--250元。我用这250元请老爸吃了一顿海鲜晚宴,给老妈买了件衣服,剩下的我自己买了条红梅香烟。这就是我工作后第一个月的消费。
领导先给我分配到图书馆最基层的部门——外借部工作。
那时候中国整个图书馆界还处于手工作业阶段,一个又高又长的大柜台,把读者和工作人员隔开,然后就有一些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的读者伸着脖子向我们询问有什么武侠小说或者是琼瑶的,或者有些许读者拿着从目录柜里查询到的咨询条递给我们面前,让我们去书库里找找有没有这本书。最初上班的几天,我发现很多同事拿着读者递过来的条子进入书库后旋即回来,然后告诉面前的读者说:没有这些书。我当初有些纳闷儿,给我条子的,我怎么总能找到呢?慢慢的那些读者就只找我找书了,我成了图书馆外借部最忙碌也是最红火的工作人员了。不久,一个50多岁的同事大哥关切的提醒我:老弟,别这么忙了,你就说这些书借出去了或者破损了。
我在外借部呆了一年半多时间,当我忙碌了半年之后,我才发现,那个50岁大叔是对的,如果再忙碌下去,我就是整个外借部同事的公敌了,我太显眼了,尤其我是一个新丁,这样是极不合适的。果然,在当年的年终优秀评比中,在内部职工的评选中我的得票是一票,据说这一票是那个50岁大叔给我的。
我到图书馆的第二年春天的一天,我们馆长的女儿结婚,在婚宴席上,馆长给我们这桌敬酒,轮到我这,馆长拍着我的肩膀红彤彤的脸庞悄声的对我说:是我调你来这里的,可是我没收过你任何好处,你这孩子是好孩子,可是太死板了。
我不是好孩子,是瓜脑子,那时候还不理解馆长说这话的意思,多年以后,这个馆长已经退休了,在一次同事的婚礼上,再一次看到了他,我出于对老领导的尊重,向他敬酒,他拒绝了,抛开了我,继续和其他人觥筹交错,我把手中酒杯的酒倒在了地上。

之后,我迎来了第二任图书馆的领导----原来的副馆长。
这个馆长年轻有魄力,好喝酒玩乐,只要把这个馆长维护好了,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那是我到这个图书馆第三年的事情了。
在图书馆,我身边也交下几个知心的同事,他或她都谆谆教导我:抛开你的学生脾气,你是专业毕业,前途光明,和领导搞好关系。
我终于想通了,开始主动接触这个新来的领导一把手,我最极限的表现是,在一个星期内请馆长喝了五次酒,酒钱不够了,我从我老爸的兜里争取来1000元。那个日子里,我是晚上陪着喝酒玩乐,第二天中午饿肚子。我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果,不久,我就离开了费力不讨好的外借部,调入了本馆的情报信息部,这个部门是单位最好的,闲暇时间充裕,而且可以陪着馆长四处到到县区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做个业务指导(其实就是吃喝了)。

加个插曲:在这期间,我结婚了。
在外借部的日子里虽然很沉闷,可是可以接触一些读者,这其中也有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我们馆旁边是个大酒店,一些年轻的女服务员不知道是因为需求知识呢还是平时感觉和我们一样枯燥,经常穿过隔壁来我们图书馆放松心情。记得有个女孩儿,当时18岁,每次都到我的窗口借书,刚开始她一言不发,把索书条从窗口下面的缝隙里递进来,然后用茫然而渴望的目光瞟着我,我每次都乖乖的跑着去找她的书,我最欣慰的是,我每次都能满足她索书的需求,因为她看的书都是最冷门儿的——一些日本或者法国的哲学和文学作品。
她来借书4、5次以后,我们之间终于可以说几句话了,但是交流仅仅限于问问她的工作单位,你多大了,你为何看这些书等等的屁话。终于在一个中午,她再来还书的时候,她已经转身离开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是不是我说的:中午我请你吃饭吧。我一辈子都记得她怎么说的:谢谢你,还是我请你吧。
我们找个小店,吃到末尾的时候,她突然说:“我要去北京了。”
这也许就是我的初恋,我在大学里暗恋过邻楼寝室的一个女生,每天在打饭的时刻都趴在三楼的窗口观摩她端着饭盒优雅的走过,可是四年也没说过一句话。
还是我亲姐姐关心我这个家里唯一的弟弟,不久之后拐弯抹角的给我介绍个对象,这就是我现在的老婆,认识不到半年,我们就结婚了。
我最傻的事儿就是结婚这事儿了,我只告诉了我们部门的同事,我们情报信息部包括我和主任只有五个人,结婚的前天,我告诉我的姐夫开车(他是司机)到指定地点把我的同事接过来,在结婚典礼上,我们部门主任代表我们馆长讲了话,可其实事实上,馆长并不知道我结婚。
——插曲完毕!

第二任领导上任后,对我还是很重视的,不止一次在酒后当着很多同事说:很聪明、很能干。
不久,赶上事业单位改革,中层干部竞选上岗,在全馆大会上讲演任职报告和竞选宣言。我递交了竞选申请,竞选前天,馆长找到了我,告诉我你大胆的说,领导班子(包括书记、副馆长、工会主席)的问题我替你解决。
我的竞选报告只有两分钟,不足300字,我记得报告的最后一句话是:“图书馆是你的,也是我的。”
四天以后,我被任命为本馆一个部门的主任,专门从事本地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工作,这是个专门为我的特点设立的部门,之前还没有这个部门,馆长对我也是充满了希望,我也是跃跃欲试,打算施展手脚了。

图书馆在国内很长时间都被认为是借借还还的部门了。我在外借部的时候,见过太多的读者了,借书看书的有两类,第一种是借书为了消磨时光,主要是些上下夜班的工人,在单位嫌报纸不够看的闲领阶层,或者是学生等。第二种是专业人员,比如查询历史、学术论文、专利、标准等。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以第一种类型为多。
我再说说,我们馆现在每年的购书经费不足50万,对于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书价飙升的时代,这点经费能起什么作用呢?
本馆
报纸:200多份(基本是党报)
期刊:400多种(还要娱乐和科技期刊并重)
普通图书:你就想想吧,能买多少种多少册。
电子数字资料:这是必须配备的,现在国家都倡导电子式的图书馆,现在是本馆最大的开销和重点了,可是真买不起。
(注:接下来部分字句被管理员所屏蔽)

我的第二任馆长意气风发,可同时也是小动作不断,具体的事情我也不大清楚或者这里不方便公开。但是对我还是不错的,我逢年过节的都送一些礼物或者家乡特产(我老家是乡下的)。如果他不是我领导,我也可能会这么做的。在我这期间,我重新激起了我学生时代的意气和态度,想真的为本地的图书馆事业做点工作,成立了某个民间学术团体(专门是为了利用本市民间力量开发和研究本市地方文献的民间协会),为了这个团体的成立,我和我的馆长也算是费劲心机(因为成立一个民间学术团体需要报批的手续太繁杂了,简直不可想象),在最终个团体被批准成立的时候,我病倒了,我去过我们的省城大医院,被初步诊断为抑郁症。
当初我没有意识到,总感觉自己心悸早搏的厉害,整晚的睡不着,有时候会和老婆说话的时候哭泣。我决定休假一段时间,馆长爽快的在病假条上签字了。我这一休就是半年,这半年的时光的大多数我都是对着窗外对着电脑度过的,在这半年时光里,我重新操起了自己之前的业余爱好——听评书。
评书是在东北扎根的民间艺术,我所从事的地方文献业务也和评书相关,不是说大话,我目前收集全了几位东北评书大家所有的评书音频作品,包括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孙一等人的作品。
休假半年的时光里,除了听书,还联合几个书友办过几个评书论坛,当然了,最后生存下来的寥寥无几了。
我们家楼下原来是一个小学,有个比较宽大的操场,每天天不亮的时候,我就悄悄的披衣起床,去楼下小学的操场锻炼。沿着操场跑步劈腿,和几个老大爷老大娘一样。现在这个小学已经不存在了,取代的是本市一个区的区政府大楼,工程耗时两年,楼高八层,底下停车场。建不建这个大楼我没意见,我也不可能表达意见,问题是这个大楼建起来之后,我和很多大爷大奶们都失去了锻炼的空间,因为大楼后面安装了电子大门,闲人免进。我们都是闲人,所以固然没机会进去了,我只能趴着窗口看着大楼院里的豪华车辆和绿树成荫了。
半年之后,我慢慢自我感觉好起来了。于是重新上班了。

半年的变化,改变了自己,更改变了图书馆。发生的细节我不便透露了。总之,我上班后不久,现任馆长被调走了。至于他为何别调走,我也不是十分清楚,总之复杂的很,有个人的,有环境的。
因此,换来了我的第三任领导,据说还是我原来大学的老学长。
这个领导我是以前认识和接触过的,曾经在本馆挂职行政副馆长的,虽然是短短的时光。但印象深刻。
可以说,这位新上任的馆长和前任馆长在思想和工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新馆长对前任馆长的很多工作方式极度的反感,也对前任馆长提拔的中层主任有抵触情绪,这至少是刚开始就有的。由于我和前任馆长的关系比较近一些,所以在新馆长上任的时候,对我就本能的反感。这是我心知肚明的,我也是战战兢兢的过日子,极力的表现自己,以挽回在他心中的形象。
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从未主动、有意识的参与过前任馆长的什么行动,我只不过想更好的在图书馆活下去,我只是个小老百姓,我不关心,我也没资历关心其中的事情,我的一切都是从本能出发,不想通过坏谁而自己得利。
这位第三任馆长上任的当初,在每次全馆大会和中层干部会上,都时不时的点名我,对我的工作提出批评。
我当时发现我真的成熟很多了,对于这些批评,我都劝告自己接受,从未顶撞或者当面反驳,因为我也意思到,当初我的工作的确有很多失误和不当,一个新领导来了,当然有新的工作方式方法,我要学会适应才好。
凭良心说,这个馆长是三任馆长中职业操守最好的。
他来这里也是下派的,是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想转变图书馆以前萎靡不振状态的,而且,这个馆长为人很刚直。我私下里和亲戚朋友们说,要是干部都这样,那么什么事业就都有希望了。
问题是,这位新馆长上任之后,清洗了大部分上任馆长留下的中层干部,这个猛药太猛了,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和猜疑。
新馆长自然对我这个“余孽”也是心有顾虑,但是之所以没果断的把我拿下或者调走,一方面是考虑我是专业毕业,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心存希望吧。
新馆长上任的不久正值春节期间,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记得是正月初九,开中层干部会开了一天,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五点,当然中间有休息时间。这是我所经历的最难熬的一次会议,恐慌、反感、反思、不解等等都有了,每个中层都要对自己之前的工作做出总结和反省,说出不足和教训。那一天的思绪后来都不忍回顾。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后来我也想了,如果开会都这么难受,那么中国的会议会不会因此而减少了呢?有些人把开会当成享受了?
新馆长上任不到半年,图书馆迎来了第二次中层干部竞聘,我当然参与了,我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用我就拉倒,用我就好好干。第三天,中层干部竞聘结果张榜公布了,我在中聘中层干部中的总体得分是倒数第一(群众分数占三分之一,领导班子的评价占三分之二)。三个月后的一次单位聚会,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喝多了,在和我碰杯的时候告诉我:那次我被聘上部门主任是领导班子经过激烈讨论后勉强通过的,我在可上可下之间,所以在榜上是倒数第一。
新馆长工作雷厉风行,改革和调整了中层队伍后,也对普通职工的岗位和人员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告诫那些长期休假病假事假不上班的人员按期到馆报道,否则按照有关规定处罚。本馆编制接近150人,但正常坚持上班的不足100人,很多人拿着图书馆的工资却不上班,这些人有的有背景,有的是真有病,有的是精神病惹不起。我现在还知道本馆以前一个职工随着老公出国定居了,可还在本馆开着工资呢。
这样的整顿当然惹起很多人的不满,一时间图书馆风云再起,议论纷纷的,背后搞串联的,还有上告文化局、宣传部的。我是一向反对联名上告或者背后向上级打小报告的,很大一部分人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原来的非法利益在新政下受到了伤害而恼羞成怒。
邪不压正,这样的闹剧很快就平息下来了,图书馆朝着正规方向一天天的发展,作为一个本馆职工我非常欣慰,真的,比我涨一级工资还高兴。
过了几年心情舒畅的日子,我也在工作上非常努力,领导对我也越来越欣赏起来。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彻底改变了我对人生和工作的态度。
为了要求进步,也为了今后更好的前途,我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这之前我是本馆所有中层干部中唯一的党外人士,本打算一生坚持这个荣誉,可我和你们大家一样也有头脑膨胀的时候,那次就是。和我一起要求入党的还有两个人,都比我年纪小,没我资历深。半年后,组织开会讨论我们三个入党问题的时候,我却是唯一的落选者。我从未经历如此出人意料的事,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安抚自己,也没人给我解释原因,只是通知我继续努力。
过了一段时间,和一个要好的、在本馆消息特灵通的同事一起喝酒,酒醉之后,他向我交代了我为何没通过的原因:你是专业本科毕业、部门主任,如果你再入党了,就属你最红了,你最有前途了,未来馆长就是你的了。什么好事儿都能让你摊上么?别人还怎么活?
这就是理由和原因,我必须服了某些人的逻辑和思维了,我的幸福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某些人看来:如果有比你惨的,那么你就算幸福了,如果有比你好的,那么我就惨了。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老家在农村,世代为农,当年我考上大学的时候,老妈和我姐高兴的痛哭了一场,老爸特意去爷爷的坟墓前烧纸祷告。
这个事件让我明白:我永远也不会在图书馆出人头地的,我太嫩,太纯洁,总之我太不是东西了。我在这里看不到前景,找不到方向。
为了不伤害某些人,我暗暗发誓,我再也不入党了,这样我在这里还能活的平安一些。
当时我还是年轻,受了这个刺激后,我的工作态度开始转变了,不再投入和专注了,工作午休的时候经常和几个同事酒友喝酒糊侃。有几次喝多了,倒在单位的厕所里不能自理。为此馆长专门找我谈话,告诉我你再在工作期间喝酒就停我职。被警告后,收敛了一段时间,后又发作。那时候,馆长的工作职责里增加了一项,下午抓喝酒的。我的几个同事酒友也受了牵连,领导巡视全馆发现一个我的酒友不见了,马上寻找另外几个人(这些酒友都在领导那里挂了号,就这几个人经常和我喝酒),如果都不见了。那么第二天早上的例行项目就出现了:把我们几个召集到馆长办公室,问我们昨天中午喝了多少。

插播几个有关图书馆的花絮:
一、来图书馆借书或者看书的读者有这么几类:
1、真正的无产者,下岗人员居多。
这些人可以在早上八点开馆后坐到阅览室里中午不用吃饭,一直坐到闭馆,把阅览室里的报纸和期刊从头翻到尾。看到这些人,我真的感到,我不是最惨的。
2、退休老人
有时候,可以看到整个阅览室里清一色的白头发。
3、精神障碍者。
我没有丝毫的不敬,图书馆里的精神病患者数量应该仅次于精神病院。我在外借部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待一位这样的读者:胡子拉碴,带着厚厚的眼镜,专门借西方哲学的书籍,比如尼采的作品是这位读者的最爱。有一次,我问他,您是研究哲学的么?他撇了我一眼:你懂什么?我看这些书就是为了拯救你们灵魂的。
还有一次,那时候图书馆已经全开架借阅了,临闭馆的时候,我去书库里关窗户,我在书库的角落里竟然发现了一摊水,旁边是一坨大便。
这样的人很多,每天都会遇到,领导为此还特别强调过,对于这类人,一定要态度和蔼,如果不幸被打了不要还手,马上和保卫科联系解决。
4、真正的文献需求者。
这样的人大概占总读者的十分之一,这是最值得我们工作人员尽职服务的读者。他们会边翻阅边记录,会拿着资料去复印,有的人还带着相机对着文献拍照,临走的时候,会对工作人员说声谢谢,辛苦了。
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构成。
1、老一代工作者。
现在很少了,几乎每几个月都会送走一位退休者,这些老一代,我们这些后来者都称呼为老师。图书馆历程的见证者,职业操守是我的楷模,在这里给你们送去祝福。
2、中生代。
比我年长的,先于我入馆的。这些人的成分复杂。很多人都是文化系统中的人,比如歌舞团、话剧团等里失去青春和前途的演员;以老换少的图书馆子弟,这些人很多是放下锤子、瓦刀即在图书馆上岗的。
3、新生代。
比我晚几年入馆的。图书馆虽然待遇低下,但也不失为一个休闲保靠的事业单位,风险较小。尤其是现在大学生们普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这里是个很好的避风港。这些人基本都有学历,有大专的,有职业学校的,有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等等。这些人的普遍经历都很不凡,大多有些背景,至少是文化局、宣传部的某些领导推荐来的,我在想,我现在毕业,拿着毕业证书找馆长推荐工作,一定会被拒,从这方面说,我当初一个愣头青能进来也算是幸运的,我的经历不可能被复制了。
三、关于图书馆的藏书等。
一年50多万的购书经费,能购多少呢?现在国家强调数字化图书馆,经费的一半用于电子图书的购入。给纸质图书的经费相当有限了。我们馆130万左右的图书有四分之三是超过10年以上年限的资料了。社科类图书的倒也好办,时限淘汰率不高。可是科技类的呢?期刊呢?报纸呢?
对于报纸类的,基本是各省的省报和中央的各类机关报,这是不能不订的,不订是不会允许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读者有几个能读这些报纸呢?剩下的就根据读者需求千方百计的挑一些热门的报纸选订。每年都要召开几次读者建议会议,征求读者的需求。每次会议都让读者们的抱怨声所淹没。其实,不怪读者,他们是纳税人,有权利抱怨。可是有多少读者能理解一个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呢?这些声音应该在每次的两会期间提出来,可是又有多少委员和代表关心读者的声音和图书馆的声音呢?我懂事以来,观看了很多次两会,我记忆中没有一个我们的代表提出过。
关于我的感情生活和家庭。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她的工资收入一直是我的几倍,她嫁给了我——一个收入和能力都很窝囊的老公,十多年了,她一直没有怨言。我要谢谢她,这么容忍我。在我得抑郁症的时光里,是她握着我的手安慰我每晚睡去,忍受我无缘无故的发火和挑剔、刁难。我不知道怎么回报她,希望并一定和她一起终老。
孩子在上小学,她是我的精神寄托。我老爸老妈更是喜欢她,甚于我。
我最高兴的事情是每次回乡下的老家看望父母,回去之前,我都会和老婆一起去早市、超市采买一堆物品:老爸喜欢吃海鲜、猪蹄;老妈喜欢穿新衣服(呵呵,我老妈年轻时候是个村里的大美人儿,听我老爸说的)。到了老家家门口的时候,我都会提示老婆和孩子,蹑手蹑脚点,搞了突袭,天降般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我老妈通常会发出惊叫,瞄我几眼,然后拥抱她的孙女,老爸坐在炕头傻傻冲着我们笑。

——回到图书馆吧。
最近的前几年,在单位里,我和我的同事感觉到我的工作和处事观念变得很极端了。我当时认为,我既然没有仕途前景,那么我就在图书馆里实现我的专业梦想——一切为读者。
这话说出来,大家会觉得好笑:首先是环境允许不,然后你有能力不。可是,我竟然沿着这个乌托邦梦想实践开始了。
(我只能早上或者下午发帖。晚上老婆用电脑玩游戏,我抢不过她。说说图书馆一切为读者吧。)
我们馆以前有个阅览室叫:常委学习室。
很宽大的房间,铺着地毯(当时我馆唯一的一块地毯),配置着冷暖空调,当时的领导交代过空调的使用方法:只有领导来这里学习的时候,才可以打空调。里面的图书资料是全馆最新最好的。阅览室门外的读者阅读须知上有这么一条:本阅览室只对处级以上干部开放,请您出示相关证明。
幸好,这个阅览室存活的时间不长,第一是因为一个月两个月也接待不了一个领导,看来领导们都很忙,没时间到这里学习;第二是因为有些太过分了,普通读者反映强烈,不得不取消。
时代在前进,图书馆的运行方式也逐步开放多了。
这两年本馆逐步向所有读者开放了藏书库,读者办理一个书证后,可以畅行无阻的在各个书库出入,有些尘封多少年的图书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了。有些惋惜的是,这个时刻来的有些晚了点,有些书已经过了利用时限,比如八十年代入藏的一些科技类书,完全可以当垃圾处理了。我们之前的图书馆就是一方面缺钱一方面又在浪费,令人心痛。

再说说图书馆学这个专业。
据说我国在20年代左右就有了图书馆学专业学校,校址在武汉,就是目前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雏形。而后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图书馆学专业。目前培养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摇篮主要是这两个高校,最有权威,最有资格。
后来,一些地方性大学也跟风办起了这个专业,也不管具备条件与否,师资力量如何。本市的一所市属师范学院前年也开办了这个专业,曾邀请我去那里做教师,我拒绝了,我不能误人子弟,我没有勇气面对这些被骗来的学生在课堂上目光。
我毕业的这所学校是1985年开设这个专业的,当时隶属历史系图书馆学专业,都可笑到这种地步了,竟然认为历史学和图书馆学是隶属关系,可想而知教学质量了。
这个系每年只招生30名学生,这说明当时的校长的良心还没坏到底,还知道骗人要适可而止。但是校长的良心没维持几年,我毕业的头一年,这个专业开始大幅扩招,据说目前规模一个年级有150人开外了,还专门开了一班自费生,学校昧良心发了横财。
我还算是有良心的,我尽力了,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都去接站,然后苦口婆心的告诉他们:你们上贼船了,叫他们的亲戚朋友学友们别再报考这个专业了,尤其是别报这个学校的图书馆学专业了。
我读这个专业的时候,这个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有10个教师,包括一个导员,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资料室主任,一个大妈级书记。上课教师中,有三个是本校图书馆馆员调过来了,相当于我现在的水平,真正算是专业教师的,其实就两个,一位是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硕士生,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硕士生。
毕业两年以后,我听我的学友说:那个武大硕士生因不堪忍受每日在课堂上向学生选读教科书,出国留学去了澳洲;那个北大的爷们儿倒是还在,不过目前的主攻目标是炒股票了,并和他老婆玩起了倒卖体育器材的生意。
图书馆学专业到底有没有必要开设?
我毕业到这个图书馆外借部的时候,部门主任为了让我熟悉图书馆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特意让那个50多岁大叔做我的指导老师,这位大叔介绍了五分钟后,凑近我耳边悄声的说:没啥难的,10岁小孩儿都能做。当时是手工作业阶段,全国的图书馆界都比较封闭,但是我想图书馆里有些工作的确是10岁的乖小孩子也能完成的。时间过去14.5年了,状况改变了很多,但是我现在认为,纯图书馆的大多数业务,18岁的高中生培训一个月也会完成的很好。
中国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好高骛远,注重虚无的所谓理论研究而轻实践。据我所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专业图书馆学学术期刊,每年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是美国5倍以上。这么多理论也没耽误中国图书馆事业落后美国5倍以上,而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这些理论论文都是什么垃圾东西呢?发表论文的作者是为了晋级职称而在期刊上相互抄袭胡说八道。或者是一些专业教授级人士闲得屁股发疼,制造文字垃圾。
开设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绝不能滥开。
一、我们东北,据我不完全了解,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在10所以上,每年的毕业生数以千计,加上外省的专业毕业生,数量庞大得很。这些毕业生能最终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的不足十分之一。第一是因为现在的图书馆编制人满为患,老的不走,新的就进不来;第二是很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当初觉得受骗了,该行了。前几天我得到了我的同学录,30名毕业同学,目前在图书馆工作的只有8个人,包括我。
二、其实图书馆并不需要图书馆学专业人士。
数字化图书馆是国家倡导的,也是发展趋势。在图书馆工作中能用到专业图书馆学知识的地方越来越少。真正实践中能用到的专业知识可以用一到两个月培训就可以解决,那些狗屁理论在图书馆中基本用不到,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关于图书馆理论还是让那些所谓有闲教授去玩吧,不然他们会失业饿肚子的,就如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不计其数的红楼研究神经者。

插播几个我的工作花絮:
1、一次工作期间的中午,几个酒友趁着馆长不在家而酒兴大发,一起出去痛饮了一番,回到单位,我趴在办公桌上醒酒,突然手机响了,电话是中午喝酒的一个同事酒友打来的,电话中,听他含糊不清的叫嚷着:快来救我,快来。我以为出什么大事儿或者又有酒局了呢,我忙不迭的问他在哪儿呢。他说:我在三楼厕所里呢,快来。
我慌慌张张地跑到三楼厕所里,只见这个酒友在厕所里趴在窗台上下身光着屁股,裤子堆积在脚下。我问他到底怎么了?他气若游丝的说:快,帮我穿上裤子,我找不到裤腰带了。
2、图书馆的读者中各种病人很多,我接触过很多,几乎我每天都要应付几个病人读者,我最怕的脾气暴躁而记性不好的脑血栓读者。一次一个六十多岁读者要把图书带出馆复印(本馆不提供复印服务)。按照规定让这个老者押上身份证和100元钱,他带着书出馆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吧,这个读者回来了,我把书收回来,还了他的身份证和100元钱,他就离馆走了。
第二天早上,馆长打电话让我去馆长办公室。到了馆长室,我看到昨天那个读者在座,我还挺纳闷儿,莫非我得罪这个读者了?来向馆长告状?
我一进馆长室,那个读者像屁股挨了一刀似的从沙发上蹦起来,狰狞的面孔向我吼叫:你为什么不还我的身份证和100元钱?我当时就傻眼了,我觉得我遇到了讹人的二赖子了,我冷静一下,仔细的向他回忆昨天复印资料的经过。这老头根本就不容我解释和说明,操起手中的拐棍就要打我,幸亏馆长在身边,及时的保护了我。后来经过馆长的安抚,总算这家伙安静了许多,嘴里滔滔不觉的说着他的理由,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钱夹冲着馆长说:我的身份证和钱平时都放在钱包里,如果他还了我,这里怎么没有呢?话音未落,只见钱包一松,一个片子从中掉落出来,馆长捡起来一看,正是这个读者的身份证。
那个读者一看,顿时脸红了,我从未见过一个60多岁老头如此脸红过,这应该是无耻的脸红吧。找到了身份证,这个老头安静了少许,然后又蹦起来说:他还了我身份证,但是钱没给我。我和馆长都无语了……身份证都还了,难道当时没还钱么?傻子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我和馆长真的无法说服他了。
后来我知道了两件事:那个老头是脑血栓患者,第二,我和馆长一人出50元了事。
从此我在图书馆里唯一有犯罪前科的人了:贪污了一位读者的100元钱。
3、那还是我在外借部的时候,那是一个中年男人下不下雨都带着雨伞的读者。他是图书馆的常客,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的同事瞧瞧的提醒我:他脑子不清,离他远点。
这个读者专门借阅有关研究面相术或者周易的书籍,我觉得挺好奇的,对同事的劝告没太介意。这个读者来的久了,我们相互熟悉起来,搭讪过几句,这读者就热情的给我相面,我这人有时候也挺迷信的。每次他来第一件事儿就是给我相面,说的好的,我心里也喜滋滋的。当然也有时候说的比较骇人,有一次他早早的来,看到我就一句惊呼,告诉我印堂发黑等等,三天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吓的我腿肚子转筋,忙问有何破解之术。他告诉我三天之内不能出门,然后神仙般的飘然离去。我班不能不上啊,那三天我战战兢兢的在单位上班,一下班回到家关门闭户,不敢出门——为了避祸!

插播一个评论以及答复:
文章提交者:330998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太羡慕图书馆的工作了!
可以静下心来读好多好多书、可以上网,工作环境又清洁、安静、轻松,人际关系也纯洁,没有明争暗斗,而且工作有保障,时间长了有房分,有公费医疗、有社会保险,退休了还有退休金。如果一个人能一辈子都有幸在图书馆工作,福报简直太大了。
============================
老兄不了解图书馆,在图书馆工作的人没几个爱读书的。
可以上网,但是也分什么岗位,我目前就不能上网。
人际关系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其实越清闲的单位人际之间的相互倾扎的越厉害,因为大家都闲的慌,不搞点事儿岂不更郁闷。

作为一个图书馆男馆员如何生活生存。
一个男人,在图书馆从事普通工作(我主要说的是东北),的确是很惨的,但是也有比我们这些男职工更惨的,那就是嫁给他们的那些女人们。
图书馆职工中男女比例在1比5左右,我希望这个比例持续下降的好,为了不让更多的老爷们儿惨,也为了更多的女人幸福快乐一些。
本馆的女职工(尤其是中年女职工)基本都有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老公事业有成的很多很多,基本上不用这些女职工的工资维持生活,她们的老公们之所以还让他们的老婆在图书馆上班,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老婆坠住身子,别在家呆费了,别有闲情喝酒玩乐红杏出墙。本馆有好几个女馆员开着车上班(在东北能开起车的目前还算是少数),也许工资还不够油钱呢,可男馆员没有一个有车的,有车的也基本是俩轮子的。
男的就惨了,很多男馆员的老婆都是下岗的,家里的开支都要靠这些微薄的收入维持,很多人一年也不换件新衣服,如果要是换了,那么他一定会在整个图书馆大楼里走来走去的,以让世人知道,他终于穿新衣服了。
我老婆的收入一直在我的三倍以上左右,我发现如果我不找个新职业的话,我永远也追不上她,我和她的差距就如中美之间的差距。
当初我和老婆相对象的时候,她老妈看着面容憔悴的我问:你一个月开多钱啊?我把当时我的工资夸大了一倍告诉了她老妈,她老妈脸上露出讪讪的笑容,直说我:你这孩子还是很厚道实诚的孩子,还是不错的。后来我才知道,我老婆的工资当初就高过我经过虚夸后工资的5倍。我现在还在想,她老妈现在一定有机会后悔把她的女儿嫁给了我,时刻担心她女儿会和我受苦受累。
同事之间请客喝酒是很多见的事情,男女同事在一起喝酒狂欢非常惬意开心。
图书馆里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但不常见的是男馆员请客,基本都是女馆员豪请,男的混吃混喝混完。男人们的悲哀在这里体现到了极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这时候男人们通常有几种类型:
1、一种男馆员很少或者几乎不参与,这些男人我很敬佩,下班就回家维持家庭生活,用弱小的体格支撑,把有限的收入发挥到极限,他们知道礼尚往来的道理,把交际置之度外,消灭同事间的相互开销类的交际。
2、一种男馆员也喜欢热闹,会选取一些场合参加,但要保证埋单的不是自己。我到图书馆10多年了,我就见过好几个人,从未主动请过客。
3、另一种是豪客。喝了今晚就不管明天的,每次都会真诚的埋单,这一单埋下去,也许就是一个星期的家庭花销。这样的男馆员不多,我的几个酒友就是,每次结账的时候都会争先恐后的,这些人是图书馆男人中最悲壮的,我每多喝一口酒,其实就是倒掉了他家二斤大米。
关于图书馆馆员们的性格分析:
在图书馆的职工中,男人们似太监,女人似悍妇。(在这里请所有我的同行们见谅我,这个结论不是我做出,我有体会和感受,也部分同意,可能有些南方的同行们有异议,我们再讨论)
我说过图书馆的读者中有很多精神障碍者,其实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中这样的人也很多。有些男馆员整天的忙于写诗并不厌其烦的请馆长钦阅的;也有装疯卖傻隔三差五不上班的等等。
以上两种情况我倒是可以理解,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在男馆员中有不少现代版的太监。
为了单位发带鱼,分到自己的鱼比别人的窄了,也要去馆长室反应、不满一下;为何我的孩子不能享受六一儿童节的福利待遇,其实他的孩子已经17岁了;因为没请你喝酒吃饭,你就不在竞聘大会上投我的票;我和某个女职工平时说的话多了些,就认为他们之间有绯闻。
我在这里说了这么是不是也变成了长舌妇了呢?我的这个帖子尽量说我的经历,一些同事间的传闻,我会避免,毕竟我没经历过,事实有没有,我不能确定。
继续来,并希望这里没有我的同事,否则我会很难堪。
单位里发的任何实物物品,我都几乎很少拿回家,虽然机会很少数量也很少,每当领到手里了,我会和全部门的人说,谁要,我拿着费劲,我还得接孩子呢。这里我不是装大度装阔(我本来就是穷人),同事们处在一起,和谐很重要,如果谁用了这些东西比我更能发挥作用,我何乐不为呢?去年五一单位发了一袋子大米,我在单位放了一个月,第一是我实在是没力气扛回家中,另外我对大米实在没兴趣。最后一个同事在推推搡搡中拿走了。
关于馆长的问题。
我们毕业实习的时候去了本省的一家县级市的图书馆,这个馆的建筑几乎是当时该市的最高建筑了,里面装修豪华,一个大吊灯从六楼一直吊到一楼的大厅,几乎每个阅览室都是地毯空调(地毯空调对于图书馆书库太重要了,全部图书的存活和寿命就指着它们呢,尤其是重要珍贵资料)。
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学生最后被召集到该馆会议室开会聆听该馆领导的训话。这个馆长讲话的开篇就说:你们大家谁愿意来我馆,我负责办理关系,三年之内解决80平米以上的住房,不能兑现我是王八蛋。
我从未见过领导如此这么实诚过,我们小小的在校生都吓傻了,没人敢吭声。也许那时候我们都心高气傲不满足这个小城市,末了,这个馆长吩咐办公室人员,每个参观的学生发现金20元作为午餐费。中午在街上吃饭的时候,我小心翼翼的向我们的辅导员打听这个馆的情况,导员娓娓道来:这个馆长原来是该市话剧团的团长,后派到图书馆做一把馆长的,但是此人特有魄力和能力,凡事到该馆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职工都免费解决80平米以上的房子,工资奖金优厚。该馆职工硕士以上的人员5名之多,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占百分之五十以上。
那还是在1994年初的日子里。一个图书馆的领导能争取到如此待遇、环境,这不是一个图书馆的幸福么?其实图书馆的馆长就需要这样的人,你无需懂得业务,能调动职工的上进心,能为大家谋福利,我们又不傻,怎么不会不尽心工作呢?
当中层干部的日子里,我最烦的就是开中层干部例会了,每个月至少一次,躲也躲不开。
会议通常在开了个把小时后,在各个领导都讲过屁话后,一把领导做最后的要求。
中国从来就不是个真正的法制国家,一些事情往往会越过法律而提要求。要求是什么呢?无非是领导讲,我们在下面假装的记录,领导说的什么他自己都可能不清楚,但是要求必须得提,不提开会有什么意思?我们在下面记什么呢?有时候,我都会把领导吸几根烟,打了几个哈欠都记下来。
法规、规定和要求有区别么?当然有区别了,要求是对法规、规定的解释和拓宽,尺度掌握在领导口中。我们会在一年中听到上百次的要求,其实,那个规定也许不足100字,中国人的聪明于此,悲哀更在于此,理解力非常在此,老百姓的痛苦和茫然极度在此。
关于图书馆的中层干部(部门主任)
部门主任不是看门狗。
为什么没隔几年都要竞聘上岗呢?初衷还是优胜劣汰吧,领导部门是这个意思吧(我相信,不然也太黑暗了)。那么选拔的这些人才都应该是什么人呢?
私下以为,作为一个部门领导,必须有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然你凭什么淘汰上任呢?要是为了维持,人家上任做的也很不错,这和意大利国际米兰队的曼奇尼一样,虽然得了舒舒服服的冠军,但是一样也下课,因为他的方式没有创新。图书馆太需要创新了,尤其是基层馆。其实随便一个工作人员做部门主任,如果严格按照死板的规定办事,都会过关,而且会得先进。我不理解这些后来的部门主任们在竞聘报告里怎么承诺的,除了喊一些空洞的口号之外,你丝毫见不到新东西,但这样的报告往往会通过,领导喜欢,群众麻木。
我工作这么多年了,没见过任何一个部门主任们有过惊人之举,延续着他上一代人的方式和思维,从来不想也可能没智力或者是没勇气做个突破。
一切为读者在很多人口中就是空话,做些表面文章,请报刊和电视台记者做个样式,只要新闻里报道了,那么我就是突破了,我和我的图书馆露脸了,呵呵。读者呢?一脸茫然或不知所以然的镜头都不会给你。
说说本馆的女同事吧。
老一代几乎没有了,功成隐退的居多,很多是因为家庭已经不需要她们出来混、出来受苦了,老公在家里盼望她们及早的退出,回来相夫教子。
中生代的女人们依然在咬牙坚持着,为了自己生活不太寂寞,咬着青春的尾巴不放松,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些女人我很佩服,不一定缺钱和缺心情,能兢兢业业的上班并很有职业道德。也有一些女人是离异或者至今单身的,被老公抛弃了或者不忍前老公的胡作非为。在我们这里的文化系统中,图书馆女士的离婚率仅次于歌舞团、话剧团等纯文化单位的。我原来呆过的一个部门,8个女人,5个是离异的,其他3个是未婚,这样的奇迹只有我能才能碰见。
新生代的女孩子都是很漂亮而迷人的。
这些女孩子们能进入图书馆一般都是有背景的,反正不会是一般女大学生们能进来的。很有背景的女孩子不屑来这里,但是观察到就业的艰难,一般背景的女孩子去图书馆也是很好的选择。可能是大学扩招的因素吧,5年前来的女大学生见到我等“老”一代还问声好,3年之后,她们只会点点头就过去了;去年前,就理也不理装作没看见;现在,就是我主动给人家问好示意了。

(我不知道能把这个帖子写多久,很多话期待能倾诉,我们这个行业不具有普遍性,相信有些网友目前还没去过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或者专业图书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从领导层、运行机制、人员构成、相互关系等等差别很多。这里可能是封建体制的最后收容所,有时候,我觉得这里还是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的运行机制,我也是体制下的一员,我可能是愤世嫉俗者,但我不闷着,我把我的心理话在这里发泄一下,不然我会憋闷死,仁者见仁吧,凯迪是个好地方,我说这么几天,我发觉我畅快多了,这些话除了和我老婆说过,就是对你们大家了,你们的关注就是伸过来的手。再次感谢。)

说说怎么可以在图书馆既全额开工资又不用上班的诀窍吧,我总结如下:
1、装疯卖傻。
这是任何单位领导都怵头的问题,人家有精神病,敢去招惹么?他不来惹你,你就幸运吧,啥也别说,干脆缴械投降,我们单位有好几个这样人,不一定真疯,只要你装的像。
2、被上级部门借调。
目前是普遍的手法,有关系有背景的都采取这个措施,图书馆是个基层单位,上级单位需要人手,向你单位借调人,说一些理由,然后这个被借调的人士就可以一年两年失踪了。
3、够资历的提前隐退。
有些老资历的人,领导们也的确惹不起或者犯不上惹他们,给安排个闲职,然后就可以不用上班了,直到完全退休。
男人怎么可以在图书馆中生活、生存下去。
我有很多年没意识到自己是个男人了,每天早上照镜子,镜中的不是安娜,而是胡子拉碴的我,这个家伙有时候会让我做噩梦。
有个最近的哲人说过,不幸的是你生在了中国,更不幸的是你长在中国。我再加一句-------极其不幸的是你成长为一个中国图书馆的男职工。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
维持一个家庭太难了,看看我们单位的男人就能感受到,一个人下了班或者在公休日要踏着三轮车去拉客,另两三个人要赶着去大理石场磨石等等,更多是下班接孩子。兼职做体力活的很少,毕竟体格有限。
这一两年来很多人倾注积蓄投入股市去占卜自己的未来。
我每天都在想着逃离图书馆,可是我也许错过了年龄,马上不惑之年了,我除了图书馆什么都不会,没有生意头脑,没有体力、也没有太多智力。
说实话,这两年我在股市上小小的有了点积蓄,如果我能积够全家未来10年的日常开销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回老家去种田,继承我们家族的传统,做个实诚本分的农民。我现在考虑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她要自立还得10年,我不能让她承担更大的风险,虽然就目前我的情况而然风险已经不小了。
我现在之所以未离开,主要是有几点考虑:
1、我未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不能打无准备的仗。
2、其实在图书馆里一点都不耽误自己做其他路子的工作,图书馆里悠闲的岗位很多,有时候都可以把图书馆工作当作业余兼职去做。
3、既然就是这个体制,凭什么我辞职?便宜的事儿大家都有份儿,虽说薪水较低,但那也是我应得的。
4、将来如果制度不变的话,那么我更不会真正的辞职,休长期病假,然后脱出身子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是不是有点卑鄙了,这是在我学生时代最厌恶的无赖行为。可没法,都是逼出来的。

图书馆里的俗事儿。
1、上告是五年前图书馆里经常发生的事儿,现在几乎没有了。曾经出现过几次规模较大的联名上告,弹劾领导,每次都是我们领导第一时间内弄到联名信,告过之后,没发现人家的位置有任何动摇而活得更滋润了。
2、想在图书馆里活的明白些得随时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别自顾傻乎乎地干活,得不时地抬起脑袋竖起耳朵才行,站错了队伍,你会死的很惨,我就经常莫名其妙的被告知站错队了。
3、在这里请收起你的个性和原则,跟每个人都得像缺心眼儿似的嘻嘻哈哈,有求得必应,稍有慢待,你就会被扣上狂妄自大装逼的帽子,然后你就等着你的传闻四起吧。

图书馆的领导班子一般由馆长、业务副馆长、行政副馆长、书记、工会主席组成。
1、一把手馆长一般都是由上面委派下来的,从本馆的馆长历史上看,只有一位是从本馆的副馆长位置上提升上来的,而且还是因为当时的馆长退休了。从上面委派的馆长一般都不是业务出身,但好处是和本馆职工没有边边拉拉的恩怨,放手开展工作的阻力和难度较小,本馆的现任就是这样,很有魄力,改革力度非常大,确有改变图书馆面貌的决心、勇气和措施,对谁都一视同仁,这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也有不利的一面,认为是上面委派的,有的有点官僚习气,有些地方刚愎自用,一味强调用行政手段,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下会引起部门职工的抵触情绪。
2、业务副馆长一般是从普通职工中选拔出来的(当然你首先得是中层干部),图书馆最累的领导就是这样的副馆长了。经过长期的打拼在职工中脱颖而出做了领导,可是累和气还是没熬到头,因为和普通职工很熟悉,有的人和事儿不好管,管不利索,有些人还不服你,认为你的业务水平还不如我呢。
3、行政副馆长基本是上面委派的,我想上级部门一定认为本馆职工的政治素养还不够,没条件提拔一个行政副馆长。
4、书记一般是兄弟单位相互交流、互调来的。这个职位的人选是变化最频繁的了,有时候,你可以在一年时间里迎来三个书记,如走马灯般,但书记对普通职工的利益和生活影响不大,你换你的和我们无关。
5、工会主席比较复杂,有委派的,有从本馆自选的,有交流来的。
图书馆里是个积极向上的业务骨干,同时又是个中层干部,如果你还想出人头地做个领导的话,那么业务副馆长是你唯一的追求目标。正常情况下,你什么时候能做到业务副馆长的位置上,更多的是取决于现任副馆长什么时候退休、或者他身体怎么样,有否提前病休病退的可能、或者他有调走的可能?等等,这时候你自身的素质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

我这人打小就思维混乱,所以写这些就想到哪就说到哪。
1、我是在大学时代才开始喝酒的,那时候喝酒是为了发泄青春期的抑郁和“意气风发”。每次不喝吐了不拉倒,每次喝到酣处就会激动的落泪,或者不管是男女生就搂在一起做抱头痛哭状。毕业在单位喝的更频繁、量度更大了,可是我再也没有那么激情激动过了,是成熟了?是冷血了吧(老婆语)。毕业后看了那么多电影电视剧,我从未感动地哭过,只有一次例外是看《拯救大兵瑞恩》,在影片结尾,米勒上尉中弹临死的时候的说的那句话:“好好活着,别辜负了我们!。”是的,好好活着,我没有权利辜负我的妻子、孩子、我老爸老妈和我的姊妹们。在经历某些现实后,我更坦然了,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体重不足110斤,现在增长到了 140多斤了,原来麻木和缺心少肺也有好处:会让肉体更健康,崔健说的太对了: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2、本单位原来有位馆长助理,我亲身经历过他做助理的八年,从一个业务娴熟、干练果敢的专业馆员逐步演变成整天神经兮兮,患得患失的官迷。那时候我就坚信他迟早得发疯,发疯的日期就在他被扶到副馆长位置的时刻。当公布新的副馆长人选的那一天,当他听到上级宣布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的时候,他晕倒在会场,片刻醒来的时候,已经开始语焉不清、目光呆滞了。他终于没能做成范进,而是痛苦地发疯了。稍后的一段时间,听说他逐步恢复了,但再也没在单位看到他的身影了。

我的蠢事和忏悔。

落魄的这段人生
交织满孤单蠢事。(引用)

一个人先天条件挺好,但是却没有正果,那么一定是自己做了很多蠢事,也现实不和谐的蠢事。有人说过,一个人或机构蠢事做多了,会在相当时间内以做蠢事为荣。
一一忏悔一下吧:
1、我做蠢事是有先兆的。从高考志愿开始,然后既然成事实了,也没敢于面对事实,继续蠢下去,大学时代是我人生的空白,什么都没学到。我有个同寝室的同学,在无聊的几年里把中国历史典籍作品都看了个遍,这成了他以后做编辑的历史基础。毕业后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每晚做梦都是高考,梦见考上了梦想的专业,每晚都乐醒。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重新开始还真的不晚,我就是这样一个蠢人——眼高手低,寄望于梦幻,懦弱到不敢照镜子的人。
2、到了单位,我仍然在相当时间内认为自己是不闻烟火的学生,独来独往,真把社会当成了大学。不愤、不满、不屑、不理、不视。看不惯的同事绝对不理,看不惯的事儿绝对要发表看法,和自己工作理念不同的工作安排绝对不屑、不满。我和我经历过的几位领导都当面顶撞过,而且还引以为荣,在全馆的工会大会上,几乎就我一个人提不同意见。我在家排行在二,后来不少人背地里叫我傻二。
3、受到打击和意外耿耿于怀不能及时的重新振作。这些都是我从学生时代遗留下来的恶习,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其实自己本不是一盘菜,非要推荐人家吃,最后只能是恶心到别人了。我这种令人反感的恶习维持了差不多10年,当我四处碰壁意识到自己不和谐的时候,我已经被人遗忘被主流所淘汰了,有时候觉得自己真是两面不是人,既没坚持到自我,破了晚节,又不能进入主流阵容,成了爷爷不亲奶奶不爱的孤儿了。我也有很多同学当初和我一个窘境,但是都比我回头的早,上岸了。看来我还得继续在茫茫的水中裸泳了,在这里衷心的奉劝新毕业的网友们,忘掉你们可耻的学生身份吧,早点融入社会才好,也许我说的都是废话,现在的学友们比我们当初成熟老练的多,进入社会熔炼的时间早,适应的过渡期要短得多。
4、我这人有时候说话不着边际,一激动或者情绪大发起来尤其如此,只管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尤其是领导者们肺管子的承受能力,从工作角度上,我往往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当时的冲动只是想发表自己的工作看法,让我说我只能说实话。最近几年,我在冷静的时候也想过了,有谁会能忍受我这样的意见呢?换个位思考,恐怕我自己都不能接受,好的意见和建议要悄悄地私下地说,不能公开了讲,否则领导脸上挂不住,其他同事们会认为你显摆,两头都得罪,你只痛快个嘴巴了,不会起好效果,也不会按照你的建议办,这违反了初衷。
5、我这辈子做的最大的蠢事就是向我现在的老婆求婚而且被通过并嫁给了我。我这种卑鄙性格的人也许应该一辈子打光棍,一辈子享受自己的恶果。和老婆吵架也是未免的,在老婆气得呜呜大哭过后某个日子,我问她,你和我结婚你后悔么?她说:“不后悔,你也有功劳,就是给了我可爱的女儿!”。
6、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主流不合拍,经常站错队。
经常根据自己主观的好恶参加所谓的集会和朋友群。这里已经是社会了,在单位中朋友已经不是单纯的朋友了,是代表各种方向的群体了,已经不是个人的私人问题了。

戏说图书馆的业务和藏书问题吧。

首先说说图书分类的大类,相信很多网友熟悉图书馆的图书分类规则。一般公共图书馆都采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以下是大类: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思想
读者一进社科书库的大门,迎面的就是这个类别的书架,中图法的编制者变态到这种程度,总是把读者最不需要的放到读者的最前面,这就是一切为读者的方针。大多数进库找书的读者必须得像刘翔那样,跨过这些书架的障碍,然后你才能冲刺到你需要图书书架的终点。

B 哲学
经典哲学理论的书籍就静静的躺着书库的第二位置上,很多书从进库之后就在也没人动过,包括读者和工作人员。但现在也很多投机取巧、娱乐大众的挂着哲学旗号的图书也比较热门起来,让这个类别有了些许生机。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这是比较热门的类别,尤其是关于法律方面的,这类法律书很多是工具书类型的,又厚又大又贵,有的读者买不起,所以就来这里瞄两眼。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学生们的最爱、很多的是教科书。课外辅导书很少,就是有也差不多是10多年前的,没有价值。购书经费有限,而辅导书的变化也飞速,所以,图书馆没必要费力不讨好。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这是基层公共图书馆被认为有存在价值的所在。我在想,如果图书馆取消了这个类别的图书,那么读者会减少八成。每年纸质图书经费(不包括报纸和期刊)的消耗也五成用在这个类别的图书上了。其实,一个图书馆中,如果文学类型需求的读者越多,就越说明这个图书馆地位和作用的低下,那说明图书馆已经蜕化成消遣娱乐场所了。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这个类别的图书的利用率仅次于文学类,以读者浏览借阅传记类图书为主。这类读者的类型也很复杂,大多数是消遣型的,也有小部分是专门或者业余研究某些历史来查阅的。我也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籍,喜欢看名人传记,但我从不看图书馆里的,因为我相信,这些图书记述的历史是被随意打扮的,人云亦云式的,没有个性观点的,或者是愚 民的。

==========================================================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

自然科学类的我就不说了,要是我说,本馆大部分科技类图书完全可以直接送到造纸厂化纸浆。读者们也是心知肚明,所以,看管自然科学图书库的馆员是全馆最轻松的,因为几乎没读者来。

说说图书馆如何创收,这里有很多同行,也喜欢说说你们馆是如何创收的吧。
图书馆是清水单位,老百姓们清的都能看到小肠里挂着多少菜叶。
本馆闲置的房间和空间很多,所以出租房子给商家赚取些房租是前任几位领导们采取的统一措施,每年年底职工的福利就指望房租呢。这个方法没维持几年,后来上面发文件了,规定了。图书馆的房子是国资财产,你出租房子可以,但是要上缴百分之八十的房租,并全额负责各种费用(包括上税等各种管理费用),把这些各种上缴的费用一刨除,你能留下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一了。听领导开大会跟职工介绍:如果房租是十万元,我们最后能留到手里的,只有八千元不到。而且各种公司在图书馆里面乱七八糟的事儿什么都干,图书馆承担的风险不是八千元就能解决的。后来领导们一商量,干脆把所有公司在合同期满后都不再续租,统统清理掉。我经历过在本馆租借开公司的最高峰达到12家,现在却是一家都没有了。
10年前,在本地有个较著名的饭店,曾经租借过本馆的房子开个分店。最后年终和这家饭店结算清帐,本馆却欠人家2万元。后来我才明白这个奇迹:原来上几任领导逢招待(包括自己子女结婚等等)都到人家饭店里赊账,几年间消耗掉大笔房租外,还得外加补偿2万元了事(这个饭店在本馆的房租是每年15万元)。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下海潮办公司成为时尚的时候。
本馆也办了一些公司,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三产办,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在单位,我经历过这个末期,亲眼目睹这些公司的潦倒倒闭。图书馆里能经营的人才少之又少,赶这个潮流实在是勉为其难,可是市场经济的浪潮,我们又不能不追。书店、信息公司等等,这些都成了某些个人中饱私囊的借口,职工们从未从其中获得了一分钱的好处。直到现在,本馆还在为其前期的策略埋单。三产欠外债的,不断有债主找上门,图书馆在法庭上成被告。可笑可悲的事层出不穷,债主们在法律上一定是有理的,所以埋单的就是我们这些普通职工们,该得到东西都被用来还债了。
经过这番折腾,职工们现在依旧清的肠子疼,但现在至少清的明白了,我们需要清的心安理得,不能我们饥肠辘辘,而另某些投机人士脑满肠肥,美好的初衷不容亵渎。国家的规定我们百姓们得遵守,也希望这些规定不仅仅是针对图书馆等清水单位,其他的肥部门也应该以身作则,我们穷可以,但是不要逼人太甚,更不能搞两面标准,不能损公肥私,我们只需要一个公平。
目前看,从创收这个角度上说,图书馆的领导可以发挥的空间的确太少了,因为在文件法规的框架内都封的死死的,除非这个领导有非凡的人脉,和上级各级领导部门之间可以游刃有余,同时也会冒着仕途的风险,这方面,职工都是可以理解的,换成你,也会这么做。
现在能争取的就是和人事部门多争取些职称职位,让一些待岗的职称者及早的兑现上岗,兑现那些本属于他们的工资,这是基本的,也是最可以期待和梦想的。
继续我的思维混乱,说说数字化图书馆及其相关。
图书馆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本馆最近几年,把所有能开放的书库都向普通读者开放了(古籍等文献库目前条件不成熟,但早晚得开放,这也是新任领导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我刚参加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早上8点钟,图书馆大门一打开,读者如泉涌般的杀进来,很多把昨天想好的书目条直接塞进窗口,也有的奔向目录柜,一抽屉一抽屉的查找,看到这个情景,我很多时候感到自豪,你为有需求的公民服务,有责任感和价值感。
现在本馆几乎所有的书库都开放了,可是,读者却没有想象中的增加,有时候你守个书库,半天也不会来一个读者借走你的收藏。
这一切大部分要归功或埋怨于网络的发达吧。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的评估标准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有规定标准的读者借阅量和到馆率,这是需要有读者文字签到和记载才行的。每几年就会来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评估,不达标的就要降级,够格的就需要提升。这是每个图书馆都挠头的问题,按照规定,其实没几个馆能达标,保持目前的级别或者提升级别。怎么办呢?只能造假了。我刚来图书馆的几年,每次评估的造假,我都参与了,那时候觉得挺好玩的。当时的部门领导认为我年轻思维活跃些,专门布置我给读者起名字,模仿或者自立一些笔体在读者签名簿上签名,回想起来,我不知道给本市的多少窦娥读者起名字了,大概不会少于一万人。当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却思索了好几天,不知道给我女儿起什么名字为好,这可能是思维枯竭或者是说谎说多了的报应吧。
多年以后一个评估的日子里,我的一位学长是参与本馆评估的成员,在作为学友的身份单独招待他的晚上,酒醉之后告诉我:其实评估就是督促一个地方的政府关注你们所在地的图书馆,评估标准对硬件要求很高,就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硬件水平,对图书馆多投入一些。每个地方的政府也不希望本地的文化系统单位降级,这样是很没面子的事情。这是初衷,也是无奈的事,不然不会有重视。每次评估还真的触动过当地政府的重视,经费在逐年增加,至少每次临近评估的时候,按照评估标准政府会在条件范围内积极的考虑过。这也是一种鞭策吧,尽管是鞭子赶出来的,但毕竟是进步。
数字化图书馆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这些馆员也越来越退出前台而转入幕后了,不管是神经的读者或者神经的馆员之间,彼此接触的时间和距离也会逐步疏远,网络的加速和普及,会逐步淘汰一些读者,更多的是淘汰一些馆员。珍惜在图书馆里的争执时代吧,以后这样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
大学毕业的散伙晚宴上,我的一个同寝室的哥们强行用录音机放了这首歌曲让大家听:达明一派的作品,“一个人在途上”。结果大家哭的稀里哗啦。
这个歌曲我一直收藏着,老婆不在家的时候,我会把音量放到最大给自己听,我老婆不爱听,总觉得太悲壮了,呵呵,献给大家吧。

一个人在途上
编曲:刘以达 作词:陈少琪 黄耀明

心是晚空的情人
星际是我知心良朋
每晚上和我接近
占据我一生
飞越过沧海无垠
衣襟尽染风霜泥尘
一颗心寻遍世上
却也找不到纯真
生在世间中浮沉
飘忽聚散匆匆无垠
偶尔问谁最幸运
碰上永不分
在远方天边的星星多么远
却闪烁漆黑中仿佛多接近
在这刻身边的声音多么近
却找不到旁人留心
落魄的这段人生
交织满孤单脚印

大学时代开始接触达明一派的作品,然后其他的不听了,挺佩服的那时候的执着的。达明一派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有股不明的麻醉和沉浸,那不是种单纯的颓废和看破红尘,而是真正的清醒和智者的音乐和声音,用含蓄的表达出来,更显魅力和持久。我真的迷了相当一段时光,在无力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表达自己呢?达明的作品是最强有力的反击。

今天上午在单位干了一上午的体力活---打扫书库。这个书库大概有十多年没人进了,走在书架间,我们宛如神仙般,每踏出一步,你的身后就会激起一番烟云。
这个书库的书几乎都是作废的了,从价值上来说,70年代末的科技类图书,本来是要做垃圾处理的,可是最近的图书馆评估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了馆藏能达到一级馆的标准,这些书是不能够处理,这是馆藏能达到标准的附属物,必须得保留,尽管不会对外开放(开放了也没读者来),但这也是财富啊,加上这些,会凑齐规定标准的。
本地区的少儿图书馆在本馆的千米之遥。我在情报信息部工作的时候去过几次,该馆的收藏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不说别的,就是他们有个书库专门收藏连环画的,就是小人书。那个库那叫个烂啊,灰尘漫天,可是收藏真的很多,三国演义、水浒等八十年出版的连环画作品倒是很多。我临走的时候特意向它们的馆长说了:假如你们馆什么时候要处理这些连环画图书,一定先通知我,我要做第一个买家。
公共图书馆有时候真是这样:一方面哭天嚎地呼吁各界支持,另一方面又没有正视自身收藏的价值。很多收藏,如果拿出去都是文物价值的。在哭穷的同时,我们为何不能自身检讨一下自己呢?你把那些文物级别的收藏都做怎么态势的处理了呢?
图书馆也是个被逼疯的单位,上级的各种要求,兄弟馆的各种比较让领导们无所适从,被迫的像企业那样要产生某种效益。
图书馆的作用和效益本该不是用数字来体现的。很多图书馆的某个阅览室平时非常冷清,一天两天也见不到读者,但一旦有读者光临了,那么这个光临者也许是真的带某种科研课题来的。相反的是,某报纸阅览室每天读者云集,仔细了解他们,只不过是来消遣的,看看某个晚报的花边新闻而已。表面繁荣是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的,有人气了就一定认为是昌盛的,这是CCAV某单位的理解。
图书馆本就该是个平实朴素的公共服务部门,有读者需求了,那么我该尽其所能。没有的呢,我们就该如实的记述,如果连这个基层的单位也要跟着潮流造假一番,为了某某的政绩,为了某某的面子,那岂不是社会的悲哀?在图书馆界,每年的某时刻被定做图书馆宣传周,我丝毫不怀疑决策者们的初衷,但是在这个所谓的宣传周里,我们都做了什么?挑起一些旗帜和升在空中的气球,写着一些标语,或者会雇佣一些军乐队大吹大擂一番。过街的群众都投过惊异的目光,以为我们是一群精神病者,吵闹了一些因为下晚班必须睡觉的人们,哗众取宠能获得效果么?这些表面文章何时能够结束?图书馆的宣传也可以堕落到影响人们生活的地步么?图书馆的事业是光明的,何不采取更光明的方式?政府的态度和投入不是光用口头宣传就可以解决的,要看实际行动。
昨天晚上,我的一个远在南方的同学(他现在是一个大学的教师)给我打电话,寒暄之后,他希望我能给他找一些文革时期有关新闻报道的资料。我通过本馆同事的关系,我走入了本馆的报纸收藏的一个书库,这个库是不对外开放的,据说是因为库中因为收藏了很多民国甚至于民国之前的报纸,资料很珍贵,所以不能对普通读者开放。走进去,我感觉进入了一个地窖中,周围阴森森的,浑身冷搜索的,那些报纸会同灰尘一起躺在书架上。我按照目录所示,我很快找到了所需要的报纸,查找到相关的资料后,经过严密的手续,我终于可以去复印了。我从未在报纸库中工作过,这次我算是开了眼界了,这个报纸库的收藏是截止于文革时期的报纸,最早的竟然有清末时期的,我也手欠,翻起这些报纸,首先是一股刺鼻的气味直冲霄汉,伴随着纸屑分子在眼前纷飞,翻开的每一页都会断裂其版面的完整性。
说说我们的书库吧,四壁和房顶都是白灰级别的,走在书库中,你都得时刻小心屋顶白灰的脱落掉在你的头发上。这对于普通图书的书库倒是可以度过的,可是那些珍贵资料的书库也享受这等待遇。书库的取暖设施是东北地区普通的暖气,在珍贵资料的书库中,有时候晚上时间,保卫人员也要求时刻去书库中查看一下,是否有暖气漏水。夏天的时候就更难过了,开窗不是,不开窗也不是。灰尘和温度和湿度是书库的大敌,开窗会引进灰尘和湿气,不开窗会引起书库中的温度闷热。
领导会因为级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待遇。可这些在书库中一直没有体现,本馆的古籍库和珍贵报纸书库,一丁点的特殊待遇都没有,这里彻底体现了一视同仁,真是公平的很。都是这样的——五面白灰质地,另一个是水泥的地面。这是条件所限的,本馆领导们的向上的恣情报告都会被告知:研究中……
说到图书保护,很多图书馆都缺乏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基层公共图书馆,这种情况会在相当时间内难以解决,除非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荣辱感得到彻底的扭转。资金是一方面,但是最缺少的是图书保护的技术手段和人才,在学习图书馆学的四年里,学了这个学说流派那个理论,可是竟然没有开设过一门专业的图书修复和保护的课程,只是在藏书建设这个课程里不疼不痒的提过几句。我不知道现在的图书馆学是否已经开设了这门课,中国的大学教育有时候就是这样,蒙着眼睛凭空想象开设课程,以凑齐四年的学时。
图书保护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有些藏书已经是文物级别的了,这些东西是不能用数字化来替代的。记得有一次,在开会的时候,领导们向大家征询如何进行珍贵资料的保护,我提出:不如把那些珍贵资料移交给博物馆,它们那里条件和设备好一些,至少技术上比我们成熟有效。结果引起与会者们的哄堂大笑,我从未见过领导们如此开怀过。
每在图书馆多工作一天,我的信心和希望的泡沫就会破碎一个。有时候自己感觉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清洁工(没有侮辱清洁工的意思),每天都在和灰尘、温度湿度做斗争,直接对读者服务的窗口部门,把最多的精力放到这个上面了,今天在我带着口罩穿着蓝大褂继续清理书库灰尘的时候,一个读者毕恭毕敬的问我:师傅,卫生间在几楼?。
领导们对职工或者是中层干部的业绩考核标准更多的时候是看书库的卫生情况,你是否让图书上面的灰尘和蛀虫及时的采取驱逐措施,是否一年里也没丢一本书,书架上的图书是否秩序井然。
我有幸参观过某著名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图书的排架误差率远远高于我们,破损图书和划痕的光盘比比皆是,我当时管理秩序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我怀着小人之心问这个图书馆领导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馆长说,图书破损、排架混乱是在正常不过,那是读者利用的结果,图书和排架想保持完好的唯一措施就是闭馆。
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稳定和秩序是压倒一切的,图书馆也要如此。
……论坛上有人提醒他注意,然后……
我的内心很复杂,我最悲哀的感觉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害怕有顾虑说真话说实话,可是在网上我也竟然被告知也应注意。
其实我够注意的了,我之前所说的没有透露任何一点有关于我所在图书馆的地址和文中提及的领导、同事的名字,我尽量的避免“伤害”他们。我只想在凯迪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说说我自身在从事这么多年图书馆工作中的感受。
我每天都在期盼离开目前这个单位,不为别的,就是能更真实的说点实话,我现在之所以还算含蓄些,就是不想伤害更多的人:会让某些细心的同行们都会猜忌他身边的人可能就是我。


……未完。如有人有兴趣,可以去文章开头的那个链接关注。
x 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转贴《一个图书馆职工的自白》(错别字径改) 摘要: 文章提交者:我是爱国贼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http://club2....
推荐语:
46人推荐
zcx1997
2008-05-31 13:15:20 zcx1997

感触:
1、当小说看,不能当是现实。太遥远的感觉了……
2、好些实质性的东西还是没写,当然也不能太过苛求;
3、文笔挺好,比一些位居殿堂的人写得好得多。生活气息很足。我是写不出。

> 删除

runlin
2008-05-31 20:44:24 runlin (浪淘沙,不淘沙就淘水)

首先图书馆专业比较害人尤其是96年改称信息管理,太牛了都沾信息的光,忽悠了许多人。现在还有400多本科点,和计算机一样普遍的专业。我上学时,我们班是全管理学院分数最高的班,可以和电信系相媲美。而我们学校号称还是985,可惜图情专业的老师都是混日子,就一个牛人在苦苦撑着,等我毕业那牛人就成管理学院的副院长。我由于性格的缘故,本来可以选管院其他专业,可是最后我在会计和信管之间徘徊好久,最后还是选了信管。

毕业后我一直想考研,所以失去了去无锡和西安图书馆工作的机会,最后只能到新疆,而我们班40人只有4人干图书馆。而我们馆藏书只有3万册,人员50多,每年买书的经费只有30万,尤其之前经费只有万余,所以今年我出去2次才花了6万。
虽然号称是科技单位,但是来看的书都是小说,科技书都快成灰色了。来看书的人不是妇女就是儿童。
最要命的是号称干高科技的人竟然都不知道cnki,一听说馆里买资源了就给一堆关键词,跟土财主似的搜刮。其中老的少的都有,甚至现在刚毕业的本科生都不知道如何检索,不知道万方维普。领导让我干文献服务,高兴的是懂这得人很少,痛苦的是我就是网际快车,天天搜索下载刻盘。

目前不想跳槽,主要是这帮号称高科技的都不知道如何利用公开信息和资源。痛苦的是2000多人的研究单位,就靠两三个文献服务人员解决需求问题。

所以干图书馆专业,很累也很郁闷。大多时候不被人看得起,觉得你是服务人员。等急着发表文章时,又是让你下载又是让你翻译,就是不给劳务费。

看了这篇文章,我真得很有感触。也是第一次在豆瓣上回复这么多。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21598/

2009年7月8日星期三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富民的学术腐败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富民的学术腐败

  作者:耶凑若瑙

  华南师大图书馆馆长王富民任现职已经五年啦!群众的举报和反映也有五年
之久,其抄袭剽窃的恶劣行径之影响严重学校和图书馆界的形象.一个仅有正规小
学毕业,和一张英语函授大专文凭(其本人不懂英语)和抄袭来的大批文章就堂而
皇之的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再加上和原党委书记的"特殊"关系就当上了国家211建
设学校的图书馆馆长.这个令学校蒙羞,令同行汗颜的馆长.把华南师的图书馆引
上了一条“绝路”其专横跋扈,肆意妄为已对图书馆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五
年来图书馆的广大职工不断对她的恶劣行径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举报,但却泥牛入
海,至今未得到处理。近期“女教授联名举报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论文抄袭”、
“辽宁大学副校长涉嫌论文抄袭”等一连串与论文造假相关的学术腐败事件撞入
公众眼帘。殊不知王富民的抄袭比他们要严重得多!让我们来看看王富民是如何
搞学术腐败的:

  1、王富民:“新时期图书馆信息个性化服务初探”,见《图书馆论坛》
2003年第5期第118-120页,该文与柳较乾“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见《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相同( 见附件1,附件2)。收稿日期:
王富民文章:2003年1月22日,柳较乾文章:2002年10月8日,时间相差5个月。
  好笑的是,王富民文中的英文标题“The Indivdual Servic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in the Network Enviromnet-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个性化服
务”与柳文对应而与王的中文标题不符,稍仔细看一下中英文标题就会看出猫腻。

  2、王富民:“音乐期刊及其资源开发”见《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第68-69页,此文与柳较乾“期刊资源开发利用的四层次”( 见《图
书馆建设》1995年第1第52-53页)相同( 见附件3,附件4)。
  收稿日期:柳文1994年7月4日;王文:1998年6月1日。时间相隔4年之久。

  王富民抄袭被举报后,王说文章是和柳合作的,不过是柳先发了,据说柳还
承当了第一篇文章的责任。第二篇文章隔若干年后再发出来,不知柳又该怎样承
担责任?不知是否还有人相信?稍有学术常识之士也不会天真到如此吧!!!

  3、王富民:“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的架构实践”( 见《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年第4期),大量抄袭广东网络图书馆主页内容。
  “广东网络图书馆”是一个广东省教育厅主持下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承建
的一个项目,王富民仅是其中的一员,实质性的业务没有参与,独自一人大量抄
用网页原文( 见附件5)将文章发表,连参考文献都未列广东网络图书馆主页。

  “广东网络图书馆”原名“广东高校电子图书馆”,在教育厅高教处主持下
改为现名,而王在文中称“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将经常打交道的上级机关
“教育厅”称为“高教厅”,出现这种常识错误,令人费解!有他人捉笔嫌疑?
其实,网络图书馆主页上的内容是介绍性内容,此文被王富民拿来做为评正高的
代表作,尽管遭到举报,居然还在各级评委会上通过了,实在有辱华南师大的学
术水平,令广东省图书馆学界蒙羞。

  4、王富民:“统一音乐家姓名译名诌议”( 见《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
学报》 1998年第6期)与王富民“外国音乐家人名汉译刍议”见《交响-西安音
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相同。( 见附件6,附件7),内容上是一稿两投,标
题上看是2篇文章。稍改头换面,变成了2篇文章,真是写文章做学问的大好捷
径!!!

  5、“王富民:“非西方音乐民间音乐术语索引介绍《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
家辞典》”见《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73-75页,与 “王
富民“《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非西方音乐、民间音乐术语索引介绍”
见《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相同。算一稿两投吧( 附件8,附件
9)。

  6 王富民与柳较乾合写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障碍与清除对策”见《图书馆
论坛》2005年第1期第72-73页,文中标题1.3内容抄陈永平“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障碍”( 见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9月增刊)标题1.3内容,标题2.1内容抄
陈文标题2.2内容。文中照抄部分约为全文的三分之一!

  ( 附件10)

  以上论文,原都可在中国期刊网 http://www.cnki.net上核实,在受到群众
举报后,不知什么原因,王的有问题的论文都被撤销了,不知是王富民的本事太
大还是与中国期刊网做了什么交易?要知道,图书馆馆长掌握着购买数据库的生
杀大权,数据商要卖数据库是不敢得罪馆长的。

  7、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王富民从未主持申报过科研项目,王在申报正高职
称时用的科研项目“主持CALIS“全国音乐数据库”,原是前任馆长朱建亮教授
申报并主持的,王仅是个项目成员而已。在项目批准一年之后,同一个科研项目,
出现了同样的课题号,相同的经费,只是申报人名称、主持人名称、批准日期不
同而已,其它完全一样。这些变化,原申报主持人朱建亮教授对此变化却毫不知
情。怪不怪?请见附件11,附件12。王用这个科研项目获得了正高职称。

王富民学术腐败中其它思考

  作者:也思

  看了新语丝2009年6月24日披露的“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富民的学术
腐败”一文
( http://xys3.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wangfumin.txt),
不免颇有感慨。

  王富民没有读过正规的中学,大学.却能凭着抄来的文章评上教授当上图书馆
馆长,其成长轨迹耐人寻味.除其个人超强的欺瞒能力外,是什么原因让她面对严
格的考评制度和干部提拔制度却畅行无阻,如履平地?竟能在一路绿灯的护佑下大
器晚成?

  1.评审材料已是漏洞百出,却能顺利通过,专家,领导在王富民的糖衣炮弹面
前打了败仗,以至于讲人情多讲原则少直至完全放弃原则,评关系教授.在干部提
拔上也是一味做表面文章设定所谓的"硬件"不管真假,忽视了对干部个人品性的
考核.忽悠了群众,也忽悠了党委.

  2五年来一直有群众举报,却得不到查处.据说在评审专家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但有关部门和领导却漠视群众的正确意见,以专家结论为由,不予查处.明知个里
猫腻却公开为其张目.官场歪风对学术界的侵蚀非常严重,上下推诿就是不解决问
题.

  3虽然铁证如山却很难形成共鸣,王富民的学术腐败证据充分确实,凡接触过
材料的人都有同感,但也都有同样的无奈.对官场,对专家失去信心也只能是各人
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我们希望通过网络能够更有效地揭露腐败唤起专家的学术良心,唤起官员的
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任由王富民继续腐败下去啦!


(XYS20090624)

转自新语丝

大学图书馆学报论坛网友评论国图

从国图多年来地位拔高的梦想和舆论,我看出,国图真的没人了。再折腾下去,国图真的没救了。此举可以看出,国图的幼稚和可笑。可以看出国图上层的思想空虚,决策的智力匮乏,和对全国图书馆脉搏的一无所知。国图上层看不清楚,也不明白,国图的战略方向是什么。不要以为,割断公共图书馆的脐带,脱离公共图书馆,跻身上流,就可以黄袍加身,脱胎换骨,成为贵族,命运就会改变。我要大喝一声:公共图书馆是国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图是全国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也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核心。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了,中国图书馆事业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了,国图的地位才能得到实质提高。国图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行业联合,通过学会工作,通过组织协调,通过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对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提供专业支持和智力支持,通过业扎扎实实的工作,通过事业的发展来展现自己、衬托自己。不要当逃命,不要当范跑跑。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拜托了,詹福瑞,拜托了,做梦的北图领导班子。

2009年6月21日星期日

真不象话,把图书馆员当鸡

十二億 買圖書館員鐘點

◎ 張宗琦

在電子媒體上看到馬總統和教育部推動「有品運動」,一時莫名所以,但在看了平面媒體具體說明其中內含「終身閱讀」時,真的讓一個從什麼都方便的台北,來到什麼都不方便的屏東「鄉下」工作、生活四年多的年輕人,感到怨嘆了。

週日上午終於有空到屏東市立圖書館,雖然南部天氣燠熱,但或許是「節能減碳」緣故,就是不開空調;為了遷就沒有紗窗的窗戶,窗戶就這麼緊緊地閉上,在在考驗著大家的定力與耐力。正當拿起當期期刊,要好好關心我們的高鐵到底怎麼了時,突然被館員宣布:「對不起,我們要(中午)休息了。」給嚇到。雖然館員十分客氣地請大家配合,但是在場正專注閱讀的數十位讀者、孩童,仍一同低聲嘆氣。當下,真有股衝動想掏出皮夾,買下館員的「鐘點」!

屏東市立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是早上九點至十一點四十五分;中午休息;下午兩點再開放至五點十五分。我一個住桃園縣龜山鄉的朋友說,他們的圖書館也有「午休時間」!筆者實在難以理解,當許多正在人生路上努力的人,或為興趣、或為特定目的而閱讀的人,甚至純粹只是殺時間也罷,竟然大白天的,或難得有空的休假日,連在圖書館裡盡情流連書海的機會,都還要遷就公務員「休息時間」。讓我真的很想替大家、替國家出個小錢,買下館員的「鐘點」,只是讓大家有個可以安心閱讀的空間與環境。

就拿超商、速食店工讀生的薪資水準,請人來看著圖書館櫃檯好了!一小時不到一百元,能讓圖書館在中午、晚上、假日都開放給大眾使用,換算一個月人事成本恐怕還不到一個專職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就算再加上水、電支出好了,付出這麼點小錢,換取讓青少年不要在課後、假日花錢上網咖、KTV、飆車給警察追,讓所有老老少少國民過著「有品」的生活,政府真的連這些錢都想省嗎?

媒體上說教育部推動的有品運動,一小時耗費八十萬元、一年半燒掉十二億,希望裡面有些許錢是在補貼鄉鎮圖書館的。真的,只要將那一小時、幾個人的花費送給屏東圖書館,就可以讓圖書館一整年都開放,造福幾萬人次,讓大家過著「有品」的人生。(作者為執業律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n/21/today-o4.htm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抄”级学升——有感于最近图书馆学的“抄袭门”

刚才看到《大学图书馆学报》遭遇了“抄袭门”,曾蕾老师最近也很郁闷,因为她的一张原创图被某位作者稍加修改用在了自己的论文中,并发表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而且在处理此问题的时候看似对结果并不满意。

这些见怪不怪的现象已经成为了目前学术文章写作的“潜规则”,套用“潜规则”一词的提出者吴思先生对其的解释“未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学术文章的“ 潜规则”则是为了评职称、毕业等现实利益从而养家糊口、沽名钓誉不得不发表轻则拼凑他人成果、重复发表自己意见,重则抄袭、剽窃的文章,虽然这种现象难以启齿,但却在我国5000多种学术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曾经看过一次CNKI的产品演示,里面提到了他们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抽样的数据有些让人咂舌,以至于他们不敢公开。这在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目前的学术环境是如何的不健康。

《大学图书馆学报》的抄袭案例比较容易鉴定,因为剽窃者论文中有88%的内容与举报人的毕业论文相似,用举报人的话说是“严重抄袭”。我在前年编辑《数字图书馆论坛》某期的时候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并于下一期刊登了声明。但《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所遇到的让曾蕾“心寒”的“抄袭门”却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被曾蕾戏称为“很妙的一种文风”。如果你看到这篇有争议的文章,在形式上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异议,而且作者也下了不少功夫。如果不是本领域的专家,你很难发现这篇来自国家社科基金的成果文章有什么问题。

让我简单地叙述一下曾蕾所说的“学术海盗”是怎么回事。某位作者将曾蕾的一张图稍加修改放在了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表述为“对参考文献[2-5]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修改和补充,给出KOS的类型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参考文献4为曾蕾的原图出处。

这位作者的问题在于并没有“许可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其中著作权人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且不论更改后的图是否曲解了原作者的意思,重要的是引用者没有征求原作者的“许可”。著作权中对著作权人的保护还有“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

如此说来,曾蕾不高兴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了。对于作者来说,可能还觉得有些冤枉,一则这种实例非常普遍,也就是“潜规则”,二来我标注引用来源,并不构成抄袭。也就是说,作者引用此图的时候不外乎两种考虑,一种是根本就不知道此种行为构成侵权,另外是行了“很妙的一种文风”,将他人的成果演绎为自己的创作。

我更愿意将曾蕾的案例归于引用者并不知晓“许可使用”,除了作者撰写文章所列的大量参考文献来源广泛,也显示出对于众多原作者的尊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曾蕾的原图在业界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作者很难占为己有。所以,这位作者也许是“冤枉”的,因为他(她)的“不知”,还有“不幸”碰上了在美国浸淫多年的曾蕾教授。这种“冤枉”的背后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现实:我们在学校并没有受到比较严格的学术教育和训练,也就是我们学人的学术素养普遍较低。这不是这位作者的“专利”,而是一个比“潜规则”还要规矩的一个规则,如同梁文道在《常识》中所说的“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http://www.guxiaoguang.cn/archives/1086.html

呆在这样的一个图书馆有什么意思

今天我终于忍无可忍,我一定要说出来心里的话,于是我开博了。

之前我总是不能接受自己一个研究生守在书库,每天的工作是上上书,整理整理书架!

中间曾找领导说过不想呆在书库,领导说暂时没有更合适的岗位。

终于等到新一轮的选岗了。

开始听领导说这一次可能要重点开展学科信息服务,把图书馆的两个研究生调去做这个事情,于是我看到了希望,终于可以做一点与专业相关的事了。

可是昨天图书馆的岗位一公布出来,我傻眼了,所谓的学科信息服务部就是以下部分组成:中文期刊阅览室、文理样书库、工程技术样书库、汽车资料书库。这不还是守书库吗,领导解释说学科信息服务是兼职做,学科信息服务要基于这些书库的文献资料。

我的老天!my god! 额滴神!

别馆早在10年前就开展的学科馆员服务是这个样子的吗,10年后这个图书馆提出来的学科信息服务居然是守书库兼职做学科馆员,再说了听说过学科信息服务是这样基于书库的吗,学科馆员针对一定学科只要了解这些书库文献就能做好学科信息服务吗?如果是这样的学科馆员服务能有多大用处。

这些书库可都是没有配电脑的,即使到时领导要交待学科信息服务的任务,我用什么来完成,我亲爱的领导。

尽管我非常热爱图书馆工作,非常想为这个图书馆做一点事情,非常想运用一下自己学来的一点点专业知识,可是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亲爱的图书馆,我亲爱的领导,我选来选去还是书库,那我还折腾个啥,我就呆在我原来的书库得了

呆在这样的一个图书馆有什么意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7c352d0100di8w.html

关于首图,我的一些看法

2009-6-15
13:02:57
Nalsi
风云之志
我个人有几个疑问
2009-6-15
13:03:09
风云之志
Nalsi
说说
2009-6-15
13:03:24
Nalsi
风云之志
第一就是我们目前的硬件真的差到不容得一点改变的情况么
2009-6-15
13:03:47
Nalsi
风云之志
第二就是你们真的对安全这么没有信心,以至于竟然要反攻倒算到如此程度么
2009-6-15
13:03:49
风云之志
Nalsi
基本上是,大的改进不行
2009-6-15
13:03:59
Nalsi
风云之志
我想知道我们的硬件有多差
2009-6-15
13:04:35
风云之志
Nalsi
这个没法说
2009-6-15
13:04:46
Nalsi
风云之志
关于固定的地址,为什么北京市的那个opac就可以实现,但是你却说不能做
2009-6-15
13:05:06
风云之志
Nalsi
因为我还要抗攻击
2009-6-15
13:05:28
风云之志
Nalsi
你只看到应用,没有看到来自黑客的攻击
2009-6-15
13:05:29
Nalsi
风云之志
但是北京市的那个opac就是固定的地址啊,至少在书目页是固定的地址的
2009-6-15
13:05:57
风云之志
Nalsi
对,那是我之前做的,如果日后再有强大的攻击,我会改成不固定的
2009-6-15
13:06:20
Nalsi
风云之志
而且你知道固定的地址对于我们的opac的改进,对于别人用我们的opac有多么方便你知道么?你又知道没有固定的地址有多不方便么
2009-6-15
13:06:39
Nalsi
风云之志
如果你改回去,这是不折不扣的“反动”,反历史而动
2009-6-15
13:06:54
风云之志
Nalsi
呵呵,如果天下没有坏人,那一切都是美好的
2009-6-15
13:07:05
风云之志
Nalsi
但是有很多坏人
2009-6-15
13:07:13
Nalsi
风云之志
天下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坏人
2009-6-15
13:07:24
Nalsi
风云之志
坏人都是想象出来的
2009-6-15
13:07:32
风云之志
Nalsi
如果被坏人攻击的都用不了了,那还有什么方便可言呢?
2009-6-15
13:07:57
风云之志
Nalsi
呵呵,你这个说法真的胡说八道了
2009-6-15
13:08:07
Nalsi
风云之志
那你们提高防守的水平啊,为什么天下的opac几乎都已经是固定地址的了?但就我们做不到
2009-6-15
13:08:11
风云之志
Nalsi
我们遭受过很多次长久的攻击了
2009-6-15
13:08:28
Nalsi
风云之志
坏人是想象出来的,这在我们的圈子里几乎是个常识性的知识
2009-6-15
13:08:31
风云之志
Nalsi
对啊,改成不固定的就是提高了防守水平
2009-6-15
13:08:49
Nalsi
风云之志
但显然不只有这么一种方法
2009-6-15
13:09:03
风云之志
Nalsi
好了,不聊了,你得接受事实
2009-6-15
13:09:12
风云之志
Nalsi
还有提高硬件的方法
2009-6-15
13:09:21
风云之志
Nalsi
部署数百台服务器
2009-6-15
13:09:33
风云之志
Nalsi
但是我们没有,所以只能从应用层解决
2009-6-15
13:10:13
Nalsi
风云之志
你们提供的事实很荒谬,我几乎对你们彻底失望了,而且总有一天你们会意识到你们要对这座图书馆的失败负责
2009-6-15
13:10:23
风云之志
Nalsi
就好像网站登录要加验证码,谁都知道加验证码不方便,但是没办法,因为有坏人
2009-6-15
13:10:35
风云之志
Nalsi
这个道理你能懂吗?
2009-6-15
13:10:56
风云之志
Nalsi
程序员不是吃饱撑的没事干给自己找事加验证码的
2009-6-15
13:10:58
Nalsi
风云之志
我知道这件事是反动的,不管出于怎样的借口
2009-6-15
13:11:08
Nalsi
风云之志
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方便
2009-6-15
13:11:10
风云之志
Nalsi
你看看现在的验证码多复杂,连人眼都快人不出来了
2009-6-15
13:11:41
Nalsi
风云之志
你们是拿着有坏人的接口掩盖你们技术不行,而且不求上进的事实
2009-6-15
13:11:42
风云之志
Nalsi
如果都瘫痪了,还有什么方便??????
2009-6-15
13:12:17
Nalsi
风云之志
显然天下做得比我们好的图书馆每天都在正常运行!
2009-6-15
13:12:59
风云之志
Nalsi
新浪也做的很好,他们的服务器也不是没被黑客攻击瘫痪过
2009-6-15
13:13:29
Nalsi
风云之志
首先我是说图书馆,其次你能说你怕噎着就不吃饭了么
2009-6-15
13:14:39
Nalsi
风云之志
而且你知道现在我们的opac有多不方便么?你知道我们为了做新书推荐,不得不用北京市的那个opac,因为只有那个opac(虽然没法显示实际的馆藏)才能提供固定的地址,才能让外面的读者直接知道我们有什么书,你知道这个功能对于外面读者用我们的图书馆有多重要么
2009-6-15
13:14:42
风云之志
Nalsi
我们就是为了要吃饭,所以哪怕这饭吃的有点噎,也得让饭能吃。要是人都死了,再不噎有什么用啊
2009-6-15
13:15:39
风云之志
Nalsi
能用总比不能用强,不好用总比不能用强
2009-6-15
13:16:02
风云之志
Nalsi
你多思考一下登录需要验证码这个原因,就明白了
2009-6-15
13:16:26
Nalsi
风云之志
这句话在我看来非常荒谬,你这样的能用也总有一天根本没人用了

————

以上是我和我们图书馆网络中心的一位同学的对话。

这基本上是最近最惹恼我的一个图书馆员,也是我见过的最政治化的、看法最保守的一个图书馆员,尤其,这个人还是一个技术人员。

————

众所周知,我们图书馆的图书馆的系统可能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几款图书馆系统之一。这个图书馆系统甚至无法完成一些当今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比如说Z39.50、不支持MARC21、几乎没有财务系统,这个公司更是明显的依靠某些政治力量一直牢牢的吃着我们图书馆,却毫无上进之心。(请大家和我一起喊:微方公司,倒闭吧!)

还有我们的OPAC。我们图书馆有两个OPAC这件事就应够让人苦恼的了,而且这两个OPAC各有严重的功能不足。我们自己的OPAC没有固定的URL(!),没法设定排序功能,翻页的设定简直糟糕得要命,没有规范控制这回事,只支持前方匹配的搜索方式,搜索要分10个库进行,还有经常性的网络故障……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的OPAC在一些功能上稍好(至少有固定的url,支持除了前方匹配之外的算法——虽然是要手动选择的,而且不用分库),但是没法显示实时的馆藏信息。

我坚信图书馆的技术水平决定一个图书馆总体的水平,所以总的来说(虽然这家图书馆有着超出平均线的服务水准),但是这家图书馆仍然是让人失望的,尤其是,你怎样面对“首都”的名号?

我看不到任何理由说这家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排进前几名,甚至于在省市这个级别上的中游甚至都很难保证吧。

————

显然情况不仅于此。

这家图书馆有着严重的图书馆文化上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可能是普遍的),总体说来图书馆就是一家养老院,每个人在其中都庸庸碌碌,不思进取,干完每天的工作量就无需再考虑任何事情了。

这是一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领导,所以更要命的是,这家图书馆缺乏有见识的领导。无能的将领领导着无能的兵。

可是将领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有效的领导呢?比如说系统,之前确实考虑过更换系统,但是出于一些原因(请问是什么原因?),这个系统仍然不动如山。我们只能怀疑,这家图书馆的领导在某些问题上也不过是傀儡而已。就像博物馆的馆长只需要做看门人就行了,图书馆的馆长也只需要保管好所有的的馆藏、没有政治错误就可以了。请问是这样么?亲爱的馆长们?

可是我真的很惊讶的是,技术部门的人竟然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压倒一切创新的可能性!请问你是程序员还是保卫部主任?安全当然很重要,但是这不是没法实现固定url的借口!在任何程度上都不是!全世界那么多使用固定url的opac(相反,我们才是技术上的极端落后吧?),有几个被黑客攻击了?安全只不过是你们用来掩饰你们技术无能的幌子吧?

————

这家图书馆目前在技术和组织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虽然这或许就是中国图书馆界的写照。

但是,我们需要呼吸,我们需要图书馆真正的发展,我们需要让图书馆真正的跟上时代,而不是生活在某些领导的幻想之中,我们需要图书馆员爱岗敬业,实现这份职业的操守!

这或许很难,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0adc60100dnge.html

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雨禅调侃竹帛斋主推出江湖

美女馆员(2009-04-28 17:29:40)


竹帛斋主遭遇了美女门。竹帛斋主只不过说了句大实话,就被那些道貌岸然之徒讽刺挖苦一番,实在让人同情。图书馆员们也许和书这样死的东西打交道太久,太没 有娱乐精神了!网络险恶,竹帛斋主隐退自保是个很好的选择,歇博就不用理睬他们了。虽然网上因此哀号声声,不过斋主走自己的路,不要理会这些挽留了。

竹帛斋主其实很冤枉的,爱美女的图书馆长自古有之,史上最美的图书馆馆员当红朝开国国母江青女士莫属,1931年7月年青美貌的李云鹤小姐托青岛大学的教 务长赵太侔先生找工作,赵先生就领着这位漂亮小姐去拜见青岛大学的图书馆馆长梁实秋先生,梁馆长和程馆长一样,招女馆员主要是凭目测,一看是美女,当场拍 板:中!此女貌若天仙沉鱼落雁,能为我们图书馆吸引很多读者,安排在借书处当管理员,晚上管阅览室,月薪三十大洋。这样李云鹤就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当管理 员,还被允许旁听中文系的课。李云鹤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到1933年4月,其间李云鹤遇到了革命领路人和同居者,改变了她的一生,从李云鹤变成了江青。 后来去延安,遇到了另一个曾经的图书馆员,共同的在图书馆遭人白眼的痛苦经历把两个图书馆员的心连在了一起,他们相互爱慕,同心同力把中国搞了个天翻地 覆。中国革命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由图书馆员(注)领导的革命,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经历谱写了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美丽浪漫的一章。

一对美丽的图书馆员伉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25fcc0100cwmo.html

美女是烫山芋(2009-04-29 11:16:12)

竹帛斋主那篇关于美女馆员的博文显然是政治不正确的,美女馆员这件事情是可以做不可以说的,您说出来引起反弹,应该是预料中的事情,事情发酵到停博也是很 逻辑的结果。女人的事是很敏感的,你说她漂亮她说你调戏她,你说她丑他说你侮辱她,你当着她面说别的女人她又说你不尊重她,就连孔老夫子也搞不定女人的 事,只能哀叹唯小人女人难养也。竹帛斋主非要摸一下老虎的屁股,后果当然可想而知。

但是,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我们还要追根芥蒂地问一下,竹帛斋主这样的高智商的学者为什么会去摸这个屁股?竹先生是人文图书馆学派的旗手,他的博客是人文图 书馆学的大本营,现在轰然倒下,让我们看到所谓人文图书馆学内部乱成一团麻的逻辑内核。他们为什么轻视技术而专注美女,倒不是他们他们好色而是他们错误地 理解图书馆服务。哪些服务领域需要美女呢?走在大街上,可以发现门口站着美女给您抛媚眼的,无外乎是发廊、洗头房、饭店澡堂这些地方,现在人文图书馆学家 认为图书馆服务也需要美女,是不是在人文图书馆学家眼里,图书馆服务是和发廊、洗头房、饭店澡堂一样的?现在一些馆长远技术亲美女,骨子里已经将图书馆服 务异化为美女服务,这样的话,图书馆不如就成为红袖添香的风月之地,一边读书一边欣赏美女,多好啊?明眼人一看,这对图书馆服务的伤害是致命的。

不错,图书馆的确提供某种服务,但这种服务绝对不是人的服务,更绝对不是美女的服务,而是一种信息的服务。当你承认是信息服务的时候,你必须承认在信息技 术如此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服务基本是基于机器的服务,图书馆是通过机器而不是美女提供的服务。如果你不承认这点,我们完全有理由剥夺你图书馆学家的头 衔。

图书馆是整个社会信息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为这个机制构建了一个基础结构,我们有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电视等等技术构件,构成了社会信息服务 的技术框架,推重这个框架运作的,不是技术是人,很多人在这个构架下工作,构成了信息服务活的组成部分。这个由人承担的部分,是信息机制的智能部分。就像 人体一样,技术构架就像人的各种器官,包括骨架,但人的活动,则像大脑部分。图书馆员就是这智能部分主要组成,他们承担着信息的收集、组织、推介和处理等 功能,为信息技术插上智能的翅膀。这是一种存在于技术界面背后的服务,就像你看不到人的大脑一样,你很可能也见不到图书馆员。

既然真正的图书馆员是不可见的,他们存在于技术幕墙的背后,而成为信息技术的大脑,那么图书馆员是不是美女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图书馆员应该是技术酒徒!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技术酒徒只看重技术而忽略服务,这是一种荒谬的偏见,技术酒徒其实比那些天天把服务挂在嘴上,高喊人文关怀人文图书馆学家更加关注服 务,更加懂得服务,他们真正地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那是一种借助于技术的服务,技术酒徒当仁不让地承担了图书馆服务的中坚力 量,这里的技术酒徒是一种广义的技术酒徒,它不仅包括信息技术人员,而且还包括了图书馆技术人员,更一般地说,技术酒徒是哪些不是美女也能从事的图书馆服 务所有图书馆员。每一个图书馆都应该成为技术酒徒,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信息专家,看成是一个图书馆员,而不是图书馆服务员。

美女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竹帛斋主阴沟翻船,被那些婆娘弄得下不了台,只好关门打烊。我奉劝其他还沉湎于人文主义美女服务的馆长,远离美女,对亲近技术专 家,这样才能保持图书馆服务长久发展。我也呼吁那些人文主义图书馆学家,不要再去搞什么形而上的美女图书馆学,重新回到技术研究的轨道,特别是竹帛斋主这 样的顶尖图书馆学家,误入人文主义的泥潭太可惜了,凭他们的聪明才智,成为一个响亮的技术专家不是难事。回归吧,竹帛斋主,让我们携起手来,建设一个崭新 的技术的图书馆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25fcc0100cx0b.html

让竹帛斋主退出江湖的帖子:美女馆员”揭秘

美女馆员”揭秘(组图)

很多年以来,我在招聘图书馆员,乃至教师和其他职员中一直坚持着三条不成文的人才招聘基本原则:一是目测过关,二是出身好,三是心理素质好。

目测过关,也就是形象要好,男的要帅,女的要美,即使不帅不美,也不能五大三粗或者尖嘴猴腮或者歪瓜裂枣,有碍市容。这是第一关,如果过不了这一关,其他 的都免谈。我之所以把目测过关列为头等重要的第一关,并非“形象歧视”,尽管客观上的确如此,而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服务部门, 公共服务部门首先讲究的就是公共形象,而最能生动地体现图书馆公共形象的就是图书馆员,正如空姐空哥的招聘一样。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图书馆员的形象一定要好,至少不要与图书馆的优美环境不协调,更不能有碍观瞻。在我看来,形象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心灵是后天的可以改变的,所以要使图书馆员成 为形象美与心灵美的完美统一,首先在人才招聘中就必须把好形象关。一般来说,形象俊美、面相和善、衣着端庄者在言语和行为上大体也会相对比较优雅、友善、 得体。对此,我有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千万别指望连自己都打理不清楚的人能够打理好图书馆工作。再说,图书馆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吸引读者。尽管吸引 读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美好的馆员形象总不失为吸引读者的一剂良方。记得七八年前,我在哈佛大学时,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同仁曾与我讨论过我的这种观 念,他们一半同意,一半反对。当时,林国强先生讲述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哈佛燕京图书馆曾经招收过一位非常漂亮的韩国留学博士生,安排在总服务台做学生 工。只要该美眉上班,每天就会有很多男性读者在总服务台前轮转排队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女性读者也不少。在该美眉不上班时,总服务台则会清静许多。半 年后,该美眉的聘任期满,图书馆决定不再延聘,没有说明的理由是,一些图书馆员认为该美眉太美,吸引读者过多,造成总服务台前咨询问题的读者过于拥挤,有点儿影响图书馆工作。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很多的问题,但是,无论好坏,馆员的美好形象很能够养眼,很能够吸引读者是毋庸置疑的。

出身好,也就是毕业的学校要好,不是211工程院校毕业,至少也应该是省市重点学校毕业。我从来不否认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中会有比上述学校更优秀的学生,但 是,那毕竟是少数,并且在短暂的招聘中往往难以认定。我时常说:高考是一把筛子,越是重点大学,筛网的空隙就越大,留在筛子上面没有筛下去的学生的素质就 越高。所以,从重点高校中招收毕业生,其基本素质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这也有点儿“学校歧视”的味道,但是,人才招聘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 程,在非重点高校毕业的应聘者无法举证说明个人有超出重点高校毕业生的才能时,“出身证”的优劣就是最好的证明。

心理素质好,也就是心理健康,性格开朗,心境阳光,至少不要忧郁、狂躁、妄想。图书馆工作是一件清贫、繁重、单调、琐碎、受气的苦差事,没有乐观、通达、 开朗、阳光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做好图书馆工作,更不能长久地坚持图书馆工作。现实的情况是,过去图书馆界在招聘人才时并不太在意对应聘者心理素质的考察, 所以,现在各图书馆中存在心理障碍或者有精神障碍的人不少,这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数年前,我曾无意间与北大图书馆馆长戴龙基兄谈及 此事,彼此深有同感,曾想开展一点相关研究,但是,又有苦于“狗拿刺猬——不知从何下手”,所以不了了之。心理测试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并结合面试进行, 一般来说不会相去太远。

在过了上述三关以后,才可以进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进一步考察,即使是非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只要综合素质合符要求,也是可造之才,可以按需录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着个人的这种人才招聘观。大约在5年前,我在一次会议的餐桌上曾闲聊过这种观念,后来浙大的李超平将“目测过关”形象地发挥为“美女馆员”,并贴到“学网”上去了,于是,提倡招收“美女馆员”似乎贴上了程焕文的标签。为此,雨僧兄还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女酒徒和淑女酒徒》的博文[雨禅--思考的乐趣. 美女酒徒和淑女酒徒. http://rainzen.bokee.com/2491836.html(2005年08月5日)]。雨僧兄说:“学网上有人说到,程焕文馆长提倡美女馆员,我没看到程馆长的原话,所以不知道程馆长讲话的原意是什么。但是想来网上也不会空穴来风,大概程馆长治下的图书馆可能对馆员的外表有一定要求,下次一定要到程馆长治下的图书馆去欣赏欣赏”。

4月中旬,我在香港城市大学参加闽粤港三地图书馆专业研讨会暨2009年图书馆员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得知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有一个很好的管理理念:要使读者愉悦快乐,首先要使图书馆员愉悦快乐。我非常欣赏这种管理理念,这几天也一直在琢磨这个理念,于是想到了先就“美女馆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大众心目中,图书馆员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好像国内没有人做过专门研究,也没有一个大体上的看法。尽管如此,在欧美国家,对图书馆员的形象大体上还是有一个基本的看法:高盘着发髻、耷拉着眼镜、表情冷漠的年迈女性。也就是说,欧美大众给图书馆员贴上了“高盘着发髻”、“耷拉着眼镜”、“表情冷漠”和“年迈女性”的固定大众形象标签。虽然这四个标签是欧美大众对图书馆员形象的讽喻,明显地丑化了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形象设计”多少也反映了欧美大众对图书馆员形象的诉求。由此可见,图书馆员的形象并非茶钱饭后的谈资,而是图书馆界必须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欧美大众设计的图书馆员基本形象:高盘发髻、戴着眼镜、表情冷漠的年迈女性。


高盘发髻、戴着眼镜、表情冷漠、时常“发嘘”的年迈女性馆员是欧美大众设计的图书馆员标准形象之一。


现实生活中,年迈的女性馆员也以高盘着发髻、耷拉着眼镜、表情冷漠地“发嘘”姿势为标准形象。

即使是没有高盘着发髻的短发年迈女性馆员也以耷拉着眼镜、表情冷漠地“发嘘”姿势为标准形象。

在各类漫画中,高盘发髻、戴着眼镜、表情冷漠的年迈女性馆员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图书馆员形象。


参考馆员的形象更是“倚老卖老”。


似乎参考知识技能的高低与年龄的长幼和白发的程度成正比。


即使是儿童图书馆的馆员也是如此形象,所以,儿童们见到这种形象的馆员就想“借出”(check out),免得下次到馆时再见到这种形象的图书馆员


高盘着发髻、耷拉着眼镜、表情冷漠、以书遮面的年迈女性馆员是欧美大众设计的图书馆员标准形象之二。

现实生活中,年迈的女性馆员也以模仿高盘着发髻、耷拉着眼镜、表情冷漠、以书遮面的形象为乐。


在欧美大众眼中,只有在涉及“sex”主题时,图书馆员的形象才是绝色美眉。这是欧美大众设计的图书馆员标准形象之三。


在第三种标准的图书馆员形象中,欧美大众刻意地为天仙般的美眉图书馆员添加了“色彩”。


男性图书馆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多是白发苍苍、胡子拉碴的老头,尽管看上去似乎博览群书,学富五车。


非常绅士的男性图书馆员也就是这么个形象。


更为普遍的男性图书馆员形象还是表情冷漠、耷拉着眼镜的瘦弱老头,与女性图书馆员的形象有较大的相似性。


图书馆工作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看管阅览室的工作,成年累月地“猫”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很容易使馆员失去工作激情。

常此以往,形象再好、激情再高的图书馆员也会变成一只“呆猫”,因此,有必要定期变换图书馆员的工作岗位,以保持工作的“新鲜”和激情。这是竹帛斋主经常说的一句名言。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图书馆员的形象也大致如此。

我时常把那些失去工作激情的图书馆员比作“招财猫”——表情呆滞、行为僵化地守着“黄金屋”。

长期看管阅览室,总免不了职业倦怠,于是上班打瞌睡的图书馆员形象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北方的一些图书馆,馆员无所事事地打瞌睡和织毛衣形象更为深入人心。

在国人心目中,图书馆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塑造或者改造图书馆员的形象?这都是一个颇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



http://znlibrary.blogbus.com/logs/38592594.html

兩岸要和解 不能只是嘴巴講

兩岸要和解 不能只是嘴巴講

* 2009-04-24
* 中國時報
* 【林志成、楊舒媚/特稿】

 中國總理溫家寶說,如果有機會到台灣,「就算走不動,爬也願意去」,象徵兩岸將大和解。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數位圖書館網路系統啟用典禮,台灣的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卻連聯合國機構的大門都進不了,既不合理,也不符合當前兩岸氣氛。

 台灣是世界數位圖書館會員,依規定可參加該組織會議或任何活動。世界數位圖書館會議是單純的文化性活動,不涉及任何政治因素,我國在圖書數位化方面又有豐富經驗,理應受到所有會員國(包括中國)歡迎。顧敏被拒,無疑又是一椿「一中」爭議。

 馬英九廿二日與華府智庫「戰略國際研究中心(CSIS)」開視訊會議時說:「台灣應跳脫過去八年內戰及冷戰遺緒」,由台灣的樞紐位置拚經濟與鋪陳兩岸關係。在這個概念下,他強調,他的政府重視的是台灣的「地理位置」而非「歷史」。

 馬英九從未正式回應過胡六點,但上述說法的字裡行間,透露了一項對胡六點非常重要的回應,就是「跳脫內戰遺緒」。胡六點的核心是,認定台灣問題是「中國上世紀四十年代內戰遺留延續的政治對立」,再由此舖陳出「一中」架構,然後在這個架構下,解決台灣問題。

 馬英九想跳脫內戰遺緒,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卻延續內戰遺緒。一個想跳過一段歷史,一個想延續一段歷史。但他們都忽略了一件事,在台灣島上生活的兩千三百萬人的「情緒」,那種明明已經是會員國,卻連大門都進不了的悲哀。

 處理台灣問題不可能只看地理不看歷史;處理台灣問題也不可能只靠一方片面解讀歷史,「遺緒」不可能被視而不見;「情緒」更無法逼人硬得忍氣吞聲。

 台灣再度被阻於聯合國大門前,凸顯馬英九想帶領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不可能「一廂情願」的尷尬。現實就是,台灣加入WHA觀察員尚無正式下落,又被擋在聯合國轄下組織門前。和解的兩岸怎麼可能僅談「遺緒」,卻不顧「情緒」。

 中國應將善意化成具體作為,若只是嘴巴說和解、實際上又打壓,兩岸關係難有快速進展。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797+112009042400532,00.html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如此假新闻招摇过市

四川换作山东,如此假新闻招摇过市

乡村和社区“股份制”图书室近年来在山东龙口市、湖北云梦县、辽宁省绥中县、四川遂宁市、浙江青田县等地先后兴起。据《四川日报》2005年3月16日报道,四川蓬安县2005年已建成村级“股份图书室”36个,“入股”农户已达6000余户,集纳农技资料达3万余册。该报道被各种媒体多次转载,一般都能注明出处。但近日在网上发现一奇闻,山东沂源台记者贾兴宝竟然将该报道里的人物籍贯改换成当地人,作为当地的新闻播出,而作为上级业务主管的淄博市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和编审也把关不严,让假新闻堂尔皇之播出,贻笑大方。

2009年4月7号1143早新闻

http://www.zbradio.com/1143/zxw/20090412/30313.htm

2009年4月12日《淄博广播网》

编辑:耿旻斐 编审:魏伟

清明小长假成了沂源农民的充电期,当地的“股份图书室”派上了大用场。请听沂源台记者贾兴宝发来的报道:

沂源县石桥乡大泉村养鱼大户刘广云这几天“有点烦”,已到了鱼苗投放的好季节,可各类鱼苗的投放比例还没搞清楚。今天一大早,刘广云就来到村“股份图书室”,找到了急需的资料。

录音: 在这个‘股份图书室’里,基本上可以找到我们所需的农业技术资料,我觉得的它就是我们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这个县偏远地区的农民买了不少科技书刊或光碟。但这些书籍和光碟都藏在农户自己家中,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个县部分乡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发动农民自己以图书、报纸、杂志、光盘“入股”的形式创建“股份图书室”。石桥乡大泉村股份图书室负责人赵维忠:

录音:村民只要捐赠2盘光碟或5本科技书,就可以成为“股份图书室”的“一般股东”,享有一年免费借阅权;凡捐赠10盘光碟或30本科技书,就可以成为“终身股东”,可以无限期免费借阅资料、获取信息;未入股的村民实行每本资料3天1毛钱的有偿借阅。

为引导“股份图书室”规范发展,这个县还专门举办了两期农村“股份图书室”业务管理培训班,培训管理人员30多人次,并从县图书馆抽调业务骨干到农村图书室巡回指导,帮助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目前,该县已建成村级“股份图书室”36个,“入股”农户已达6000余户,集纳农技资料3万余册。

蓬安农村新鲜事 增收致富兴起“股份图书室”

http://news.sohu.com/20050316/n224705335.shtml

2005-3-16《搜狐》(来源:《四川日报》)

蓬安县济渡乡马鞍山村养鱼大户刘广云这几天“有点烦”,已到了鱼苗投放的好季节,可各类鱼苗的投放比例还没搞清楚。

“图书室有养鱼的光碟和资料吗?我想借一些。”3月10日一大早,刘广云就来到村“股份图书室”,找到了急需的资料。

“这‘股份图书室’可是我们这些偏远乡村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哟!”自去年承包23亩堰塘养鱼后,刘广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养鱼大半年能赚5万多元,少不了它帮忙!”

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该县偏远地区的不少农民买了科技书刊或光碟。何不引导村民们把自家的科技类书刊和光碟等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共享?该县部分乡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鼓励一批有管理经验、有号召力的致富能人在村里开设科技书屋,发动农民以图书、报纸、杂志、光盘“入股”的形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22个偏远村建起第一批“股份图书室”。村民只要捐赠2盘光碟或5本(张)科技书(报),就可以成为“股份图书室”的“一般股东”,享有一年免费借阅图书、光碟的“特权”;凡捐赠10盘光碟或30本(张)科技书(报),就可以成为“终身股东”,可以无限期免费借阅资料、获取信息;未入股的村民则实行每本资料3天1角钱的有偿借阅。

为引导“股份图书室”规范发展,该县还专门举办了两期农村“股份图书室”业务管理培训班,培训管理人员30多人次,并从县图书馆抽调业务骨干到农村图书室巡回指导,帮助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

  目前,该县已建成村级“股份图书室”36个,“入股”农户已达6000余户,集纳农技资料达3万余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0db9c.html

2009年4月21日星期二

世界數位圖書館啟用 台灣代表被迫缺席

世界數位圖書館啟用 台灣代表被迫缺席 【00:25】

〔中央社〕世界數位圖書館網路系統啟用典禮今天上午在巴黎舉行,作為夥伴機構之一的台灣國家圖書館,不但館長顧敏不能參加開幕典禮,所提供的館藏目前也未列在數位圖書館網站中。

舉世矚目的世界數位圖書館網路系統啟用典禮,今天上午11時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總部舉行,作為32個夥伴機構之一的台灣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卻無法進入教科文總部參加開幕典禮。

UNESCO負責通信和信息的助理總幹事Abdul WaheedKhan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台灣是夥伴機構之一,代表卻無法出席開幕典禮,這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因為涉及聯合國會員資格的問題。

對於政治涉入文化事件,他無奈表示,在一個中國政策的前提下,教科文組織只能希望兩岸自己先解決國際參與的問題。

教科文組織在發給記者的邀請函上,強調參加「世界數位圖書館」(World Digital Library, WDL)計畫的19個夥伴國代表都會在現場回答記者的詢問,包括中國台灣 (法文Taiwan de Chine)的代表。

可是,昨晚在美國大使館舉行世界數位圖書館夥伴會議時,先是顧敏原本安排在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座位,在開會前5分鐘被換掉,然後他發現以教科文組織名義發給他的名牌上印的國籍是「中國」,不同於國家圖書館另一位代表杜立中名牌上印的「台灣」。

昨天會議結束之後,Abdul Waheed Khan告訴顧敏,教科文組織承受很多壓力,壓力大到連台灣代表都不被允許進入教科文組織的大樓。

「世界數位圖書館」的啟用記者會結束後,中央社記者在現場點擊進入世界數位圖書館的網站,用各種方式都無法找到台北國家圖書館提供的館藏。

顧敏認為,今天這個象徵性的啟用典禮過後,國家圖書館的資料就會上線,台灣也還是會繼續參與未來的合作計畫,「但這個慶典已經不完美了」。

對於台灣在「世界數位圖書館」的啟用活動從原本宣示的「不缺席」到「完全缺席」,顧敏表示不無遺憾,尤其連教科文組織的大樓都不能進,一方面顯示教科文組織本身的作業問題,還將兩岸關係定義在抗衡時代,另一方面,他也提醒政府,兩岸關係雖然解凍,但還是有相當大的落差,應該及早將兩岸的國際參與議題在兩岸會談中提出。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205025&type=生活

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

图书馆内鬼

省图书馆“内鬼”倒卖三吨书刊 每公斤仅售1.2元

近日,陕西省图书馆的藏书,被人倒卖到废品回收站,省图正在全力追回。

  传言:藏书被卖给废品站

  老王(化名)是省图书馆的常客,上周末,他无意间听到工作人员的聊天内容。“我听说,前段时间有读者找到图书馆,说在废品回收站看到旧书,发现书上都盖着省图印章。”老王听到这消息很吃惊,赶紧就跟对方打听。

  工作人员跟老王说,这事馆内知道的人很少,去年12月份开始,有名员工因为债务问题,就趁着种种机会,多次将书卖到废品回收站,估计卖的书将近3吨。书每公斤价格在1.2元钱,总共卖了3000多元。“工作人员说,图书馆正调查此事,还派专人来负责。并在废品回收站找图书,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回收。”

  证实:馆内人员私自出售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省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陆路。他表示,馆内图书被卖,确实有这事,图书馆内部正积极调查,这事说起来有点复杂。众所周知,陕西省图书馆老地址在西大街,2001年搬迁到现在的新地方,老馆的大量积存文献,就没有往新馆这边搬,始终放在西大街那边,并装箱进行妥善保存。

  书放在那里也很少有人动,“两周前,我们接到读者的反映,在废品回收站里,发现省图的书刊。”陆路说,他们赶到了废品站,确认书就是省图书馆的,又赶紧回到老馆查看,大量书已不见踪影。“图书馆非常重视此事,专门派人对相关人员调查。”陆路说,到现在数量还无法统计,这些积存书虽登记在册,但数量比较多核对起来很难。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出售的,出售过多少次都没证据,暂时没法对此事定性。不过,涉嫌此事的一位工作人员,已被停职配合相关调查,并提供了收购图书的地点。

  解释:出售的图书没价值

  被倒卖的书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都属于图书馆的积存文献,甚至还有部分是“替旧图书”。“这些书基本没什么价值,毕竟在积存前都挑选过了,除了省图自身甄别外,还请来各地县图书馆,都没找到有价值图书。”

  没价值的书为何还要回收?陆路表示,这些书是图书馆的财产,员工私自出售当然不符合相关规定。

  这些书刊先被倒卖到废品回收站,有些被废品站按废纸处理了,有些被卖到了收藏者手中。“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部分书收不回来了。”陆路还表示,会继续将此事调查清楚,并处理相关的责任人,并向社会有个最终交代。

  解读:私自卖书不算盗窃

无论是哪位工作人员卖书,那他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记者采访了陕西畅洋律师事务所律师侯强,他说,这些书是图书馆的财产,卖书者是馆内人员,与书籍有直接关系。他的行为涉嫌非法占有,而不是盗窃行为。侯强说,构成盗窃罪需要有几个前提,嫌疑人与财物没关系,不属于它的保管者。采用较秘密的方式,占有非自己的财物,此时才能构成盗窃罪。非法占有达到特定数额,警方才能够立案调查。倒卖的这些书刊,数量都无法确认,到底价值多少钱,也很难进行评估,警方不大可能立案。
来源:http://news.hsw.cn/system/2009/03/17/050104619.shtml

以馆为家的图书馆员
三月 17th, 2009 by xiaoguang | Popularity: 45% | Filed under 书三道四, 图有其表. Edit

我喜欢看图林老姜的博客,因为老姜是图书馆界的无不知,老人家的转贴水平比较高,我认为他堪比“钱烈宪要发言”中的钱烈宪同志。

今天看到老姜转了这么一个帖子,说的是陕西省图书馆某馆员私自将馆藏图书馆作为废品卖出以获利。

其实,这样的馆员并不鲜见,但涉及这么大的文献数量确实属于一小撮中的一小撮。这位老兄实在是太实在了,有点像赵本山为了追宋丹丹所作的薅羊毛行为。这种个人行为已经构成了刑事犯罪,如果追究的话,按3顿普通图书来看,码洋以现在的市场价格可能要近10万元左右,而且监守自盗,性质恶劣,影响极坏。

我为什么说这样的馆员并不鲜见,因为我会不定期地去逛北大周末书市,和收旧书的小老板针对不明真相的一些破烂书籍相互沟通,期望影响中国,继而感动中国。小老板们知道我干过图书馆,曾怂恿过我从图书馆里弄点书出来买,双方互惠,对我说此事的时候,一副久经沙场的样子,而且他透露有比较固定的供货渠道。

如果是个人行为,法律会管,如果是集体行为,到底谁能管?以前的北京图书馆曾经因为卖旧书被北京台的名记者元元曝光,这些旧书被称为“高级垃圾”。巴金老人的国图赠书流入市场也不多说了,也许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有些许自己的道理,评论有失偏颇,站在图书馆学文献剔除理论上也讲的通,可是我们如何能够监管这样高级垃圾流入社会,或者说那些可以进入大众,那些不能进入,也许是图书馆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至少要学习人家伟大的城管给垃圾箱分分类吧。

下图是我私藏的一本刊物,购于北大周末书市。这本刊物在大陆是绝对禁止发行的,某图书馆竟然将这种刊物流入市场怎么都说不通吧,至少在这个意识形态至上的国家里。很多图书馆收藏的这种文献甚至从来没有与读者亲密接触过。不过,对于我们这些经常与垃圾作伴的人倒是一个福音。

旧书摊中的图书馆藏书

孔乙己们现在也集团化作业了,分工明细,效率极高。如果细究此事,我们也会知道这里面的潜规则和娱乐圈的一样,肮脏龌龊却有着冠冕堂皇的面容。也许沾上承载文化的图书上,婊子也可以在牌坊前摆pose。作为我这样的个体,时不时做这样的嫖客。梦中我问问鲁迅去,看看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

http://www.guxiaoguang.cn/archives/987.html

图书馆界有多少败家子?(2009-03-22 13:23:18)
标签:藏书保护 藏书剔除 文化 分类:图书馆疑惑

前几天,通过图林老姜转发的博文《陕西省图书馆藏书被人倒卖到废品回收站》,阅读了华商网-华商报 2009 年3月17日的新闻报道《省图“孔乙己”倒卖三吨书律师:卖书不算盗窃》,从中得知:“去年12月份开始,有名员工因为债务问题,就趁着种种机会,多次将书卖到废品回收站,估计卖的书将近3吨。书每公斤价格在1.2元钱,总共卖了3000多元。工作人员说,图书馆正调查此事,还派专人来负责。并在废品回收站找图书,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回收。”

读了上面这则新闻,我除了多了一声叹息以外,并没有任何惊讶的感觉,因为图书馆界的这类败家子实在是太多了。

前些年,国图曾经因为剔除巴金捐赠的复本书刊,以至于巴金的书刊流落京城市井,在全国掀起悍然大波,上图借机非常巧妙地狠狠地炒作了一番上图珍视巴金捐赠文献的善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早一些时候,北师大图书馆有位馆级领导上任以后,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到图书馆溜达了一圈以后,下达了一项愚不可及的指令:旧报刊没有什么用,且占用馆藏空间太多,拿去卖了。结果自然是当废纸卖了一部分,后来被人知道了,才得以制止。我记得20年前,我去北师大图书馆参观时,珍贵的羊皮纸文献仍然随意地堆放在地板上。前几年,我向北师大图书馆打听是否可以将这些“没有用的”羊皮纸文献卖给中山大学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的一位古籍馆员说:现在的馆长很重视这些文献,不仅已经妥善保护,而且还在花大价钱到处收购此类文献。后来我查阅了一下,北师大图书馆的确获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羊皮纸文献,令人垂涎三尺!!!

近几年,中大图书馆一直在暗中收集20世纪50年代初院校调整后调拨到其他高校图书馆而如今流落市井的书刊。这些书刊上均钤有旧中大图书馆或者旧岭南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印和后来调拨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印,其数量非常惊人!通过书商,我们得知这些书刊都是那些高校图书馆剔除后当废纸卖出来的。令我们吃惊的是,其中许多期刊至少在南中国都是孤本!我不知道这些图书馆是按照多少钱1斤的价格将其贱卖的,我只知道当我们从有点儿文化的书商那里收购时,每1册的价钱在 100-300元之间。每次收购到这类书刊,我都会从心底里发出强烈的怒吼:TMD,狗日的图书馆,狗日的图书馆馆长,都是TMD的败家子!!!

如今,馆藏数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旧书刊,尤其是似乎不是古籍且破损严重的民国书刊,甚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文献,正在被一些图书馆不哼不哈地剔除,成为一帮四处淘宝的书商的重要财源。

图书馆馆长中有很多败家子,尽管这些家伙有时也是非常著名的学者。别以为有知识的馆长,甚至院士级的馆长,就一定有文化。很多有知识的馆长都是文化白痴和败家子!因为他们不仅不知道图书馆收集保存文献的核心价值,而且还随意蹂躏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政治运动来了,或者相关的审查规定下来了,这些文化白痴馆长都会像乖孙子一样,按照上面的指示剔除藏书,“四清”时如此,“文-革”时如此,现在还是如此。而更多的是,这些馆长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处理和剔除藏书。

图书馆馆员中同样有很多败家子,尽管这些家伙有时也是非常专业的图书馆员。别以为有专业知识的图书馆员,就一定有文化。很多有专业知识的图书馆员,同样是文化白痴和败家子!我们的专业图书馆员大多受过不少的邪门专业教育,特别是有关藏书剔除理论的教育。国外的那些藏书剔除理论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一则是因为中国的主流意识从来就鄙视文献,视文献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中国的古文献十之八九不存就是很好的佐证。如果不是中国尚有一些有点文化的书痴私人藏书家,中国古代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恐怕就只有从古墓中发掘这一条路径了。在一个不珍视文献的国家推行藏书剔除理论,其祸在当今,其害在未来!二则是因为中国的图书馆大多没有几本书,哪怕是几本破旧书。书刊都没有几本,还要去玩藏书剔除,这不是文化白痴和败家子又是什么?当然,也许有人会与我抬杠:有的图书馆馆舍不够,有的藏书利用率也很低,为什么就不能剔除藏书?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有本事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去想办法建更大的图书馆,别总是折腾不会说话的书刊,以此摆显你的专业水平。

几年前,我在编写全国教材《信息资源共享》时,就毅然决然地剔除了原有教材中的“藏书剔除”理论章节,并对“藏书剔除”进行了批判。我知道不少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所以,现在新出版的同类教材刻意加强了“藏书剔除”的部分,真是不可救药!!!这不是培养败家子又是什么?

“保存一切有文字的纸片”!这是我的理念,我不能说我的这个理念就是有文化,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的这个理念至少不会是没有文化,更不会沦为图书馆的败家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cep4.html